媒体中立

当然这世上没有绝对的中立媒体,但我们可以选择尽量接近事实和公众的。我常常说,如果你看XXX指责某个媒体伤害了自己感情,多半意味着那个媒体不小心碰到了该团体的一些痛处。

至于国际媒体,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的第一选择是BBC,你看我blog名字的单词首字母:)没什么特别的原因,一是因为和新西兰同属英国文化,二,人人都指责BBC不公。在英国,无论哪个政党在执政,BBC通常都会遭执政党和在野党一起批评。在西方新闻中热点地区,巴勒斯坦地区,BBC也是被每一方批评不公。

表扬可以是虚假的,但就我们平常人来说,我们的批评通常都是发自内心的,越碰到自己痛处,骂得就越狠。因此我的理论是,不要看一个媒体被如何表扬,而是看其被批评的方面有多广:)

所以我也可以理解BBC和Sky News 拒绝播出慈善团体呼吁救助加沙平民的广告。特别是BBC,其国内台是没有商业广告的,也就是说,一旦在电视上出现了和时事相关的广告,就算是慈善团体的广告,也有可能被误读——更何况这起事件还没有完全结束。另外媒体无法就广告中的内容进行fact-check,因此很容易遭受另一方的责难。以巴问题在西方是一个类似于我天朝台海问题的话题,民众在这个话题的立场高度分裂,而且一个比一个敏感,是谁也得罪不起的。

但无论被怎么批评,BBC还是享受了相当高的自由程度。政府和议会议员最多就是批评,但由于BBC宪章中关于独立的限制,没有一个人直接插手了该事。不过在这个道德勒索横行的时代,BBC应该聪明点,不收广告,倒不如两方的广告全收……如果以色列有类似广告。至少,新闻媒体本身不应该成为新闻焦点。

让全世界都能听到老大哥的声音

昨天看到则新闻,说中国要投资450亿元,由新华社负责,办一个“CNN式”的国际英语频道,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提升其形象

先不说CNN和BBC拥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因,先说说中国的对外媒体吧。

我一直认为CCTV在某种程度上,特别是对内广播,和电幕有很多相同点。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新闻联播,无论你在哪里,看的哪个电视频道,这个节目是无法拒绝的(当然,我们至少还有关闭电视的权力)。但问题是,中国现在主要的两个对外的频道,CCTV4 和9都有CCTV的名号。4台就不说了,一般都是中国人或者是熟练中文的外国人在看,两者基本上都属于根本不需要骗的群体,而9台,英文国际频道,就成了老大哥对外的唯一窗口。

新西兰的市场不大,因此在这里落地的只有CCTV9,在Sky卫星电视上可以看到。提供的服务很差,没有节目表,频道也排在很后面而不是和几个新闻频道排在一起,属于基本没有人看的那一种。不过为了支持俺伟大的祖国,刚落地那段时间我还坚持着有事没事都去看看,但还是没能坚持住。相比于BBC,CNN,甚至是Sky News,CCTV 9 怎么看怎么都像一堆垃圾。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CCTV 9 里,无论是哪个新闻节目,世界新闻,亚洲今日;也无论世界发生了什么大事,CCTV9的头条绝大部分时间还是一贯的“某某某视察某地/某某某发表重要讲话”。

有没有人对这种频道感兴趣呢?其实有,毕竟非华人了解中国的渠道并不多。但作为一个宣传机器,CCTV 9是否有效?不见得,你不可能永远把“最好的一面”亮给别人看,人家一旦真的了解了你,也自然而然的会了解你不想让外人知道的那些事情。

但那又怎么样呢?老大哥通常都感情脆弱,而且很爱面子,所以在这方面花钱很大方,全然不顾CCTV 9 的存在而要新开一个电视台。但我不知道他们是否思考过,一个观点偏向极强的宣传机器有可能获得国际影响力吗?

BBC和CNN的国际影响力难道靠的是英国和美国政府的资助?BBC World是商业电视台,但BBC的国际广播服务好像是英国外交部资助的(不过BBC宪章要求BBC对受众,而不是对政府负责);至于CNN,就是一纯粹商业电视台。我也很少在上面看到“美国/英国人民生活很幸福”之类的新闻——难道你认为美国政府在卡特琳娜飓风中救灾不力这种新闻,是CCTV派人全程跟踪采访的?

但我不太喜欢CNN,太美国化(不是美国观点),常常有一些美国国内的新闻我根本不知道在说什么,缺乏国际眼光。但反过来,如果你想关心美国国内的事,例如大选,CNN当然就是更好的选择。BBC WORLD就要稍微好一些,新闻来源比较平衡甚至偏向第三世界,来自英国本土的新闻并不多。

至少我认为,一个成功和受人尊重的媒体,必须包含两个特征:国际观点(Global perspective)和编辑独立(editorial independence)。国际观点就是不能像CCTV那样,这一点我相信如果朝廷想做,是做得到的,作为一个新闻社来说,新华社的眼光比CCTV还是要远一些。但编辑独立……

那个花中国人民钱的宣传机器未来会怎么样还不太好说。但有一点我可以很确定,一个人的宣传,就算有一张戈培尔的嘴,也没有实际行动的说服力来得大。愿意花450亿“改善形象”,却不愿意先把这笔钱花在真正可以改善自己形象的方面——这倒告诉了我很多。

其实就算有这么一个宣传机器又怎么样呢?有些时候,关键的问题不是在于别人怎么看自己,而是自己怎么看自己

附一则网友评法西斯和共产主义的区别:法西斯折磨外国人,共产主义折磨自己人。

不折腾元年

也许是当今圣上也不喜欢晦气的2008年,今年新年似乎是要改元了,是为不折腾元年。这是圣上的第二个年号,第一个年号“和谐”一共用了7年(我算错了:()5年左右(2004-2008)。八荣八耻勉强可以算一个年号,但如果算进去的话,两个年号是并用的,不和谐。

“不折腾”在我朝历来的年号中是非常特别的。我朝年号主要的特点是,它要么说明一个目标(小康),一个活动(文革,开放),要么是一个要求(三表)。今上的新年号虽然像是一个要求,但其准确含义却是非常的模糊。

我朝年号的一个趋势是越来越模糊,“文革”的含义清楚明确,“改革开放”也很简单,但从“三表”之后开始,每一个年号给人的解读空间是越来越多——“和谐”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这是相当讽刺的一件事,说是不折腾,但只就讨论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已经把一堆人折腾来折腾去了,大臣们无论揣摩也摸不出今上的真正的含 义,而外媒也为这个词犯难,因为官方的翻译是直接音译,也就是把翻译的工作交给了外媒。

不说笑了。虽然有点晚了,但我还是说说今年的新年号,把我放假时错过的那些话题补上。

由于我不到小学程度的中文文化,我也很难理解这种口语化的口号。生活中用的不折腾,我理解的意思是有两个,一是“去做某件事情”——很明显,这个释义是不对的;另外一个就是“不做无用功,无意义的事情”,一个例句:“他瞎折腾了半天,但还是什么事都没做出来”。

那什么样的事情是无用功?这需要理解诏书中的上下含义。

“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

我的看法是,这段话是在说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之类的那些东西的一个宣示。而要达到这些目标,就需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前两个很好理解,“不动摇”就是要要求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且不能在路上懈怠。不过这样读的话,“不折腾”和不动摇“似乎没啥区别,因此这话似乎是说给冉匪刘晓波背后的黑手和那些“西方走狗”听的,也就是说,任何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改革都是没有必要的瞎折腾,不能姑息放纵这些行为。如果是这样读的话,”不折腾“有那么些像是对08宪章的回应。

另一种读法似乎也有一定道理,也就是把”折腾“理解为改革开放中的那些失败的措施,也就是医改,教改那些东西。如果是这样的话,这是一个未来政策的宣示,宣布未来改革将会更加慎重而不是领导拍拍脑袋就可以决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一个简单例子,政府到处乱拆房子的事情可能会更少了。官方媒体上的解读更倾向于这种。

在经历了2008年的超级折腾之后,圣上宣布这个年号的目的是十分可疑的。我怀疑这话是故意说得很模糊的,目的很简单,就像中国的一些法律一样,模棱两可,怎么都说得通。这样做的一个好处就是,草民听了可以感受到皇恩浩荡,感激不尽;而到了衙门那里,不折腾又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含义

但无论是前面所提到的哪种解读,我都看不到任何新意。对“反动分子”的“瞎折腾”,今上一直是看在眼里,恨在心里的;而如果新年号如果能够希望来自政府方面的折腾减少,我不期望它能取得任何效果——否则从和谐元年开始,官府就应该和大家一起和谐了。

当然,就普通老百姓的新年愿望来说,我还是希望官府能少些折腾,不要把人关了又放,放了又关,网站封了又解,解了又封。这不仅是对普通人们有益,这也是官府维护统治的方法,否则如果官府继续折腾,不给老百姓一个明确说法,老百姓就要上门给官府一个说法了。

———–

说是不折腾,不过我又开始折腾了。这两天的blog有些小改变,如果你发现任何问题,劳烦告诉我一声,谢谢。

五毛党

五毛党名扬海外
五毛党名扬海外

看到这则新闻,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觉得瑞士媒体胆子太大了,不怕被五毛党的口水给淹没。明明是5毛钱,怎么换个单位就成了5分钱,这不是故意玩弄文字技巧,把五毛说得一钱不值嘛!

先赞一下环球时报,不过同时我也要表示一下担心,如果外媒都被攻占了,环球时报没有谣言可以辟,没有污蔑可以反驳了,它要靠什么吃饭?哈哈,不开玩笑,认真说说五毛党。

五毛党(学名:网络评论员)这种拿钱为D在网上说话的动物是否存在还有一些争议,不过我是坚信他们是存在的——因为有太多直接或者间接的证据从社会各个方面披露出来,证实他们的存在。我认为维基百科上关于网络评论员第一次出现于南京大学BBS,每贴拿五毛等的记录都是不对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五毛党”这个名词本身好像就是因为一份被泄露出来的文件而产生的,文件中的确称一贴5毛,只是年代有些远,我Google搜索了半天,也没挖出这篇印象中的记录。

就算这些东西都不作数,你我的眼睛总还是管用的吧?如果你是做网站,特别是做论坛的,如果规模够大的话,通常都会吸引五毛党前来。我一个做网站的朋友就和我讨论过,一般的五毛党非常容易辨认,他们的活动就是粘贴那些“弘扬主旋律”或者是“辟谣”的新闻。他们很少回应真实网友的对话,就算开骂上了也不会做声——因为除了贴新闻之外,他们可能是没有钱的,既然这样,还不如贴完东西拿钱走人。

这种五毛每贴拿5毛钱我觉得比较合理(不知道五毛的工资是否根据物价调涨?)。但有人怀疑说还有那种会制作原创内容,参与网民讨论的五毛,这种人很难辨认,所以我也不好说有还是没有,但如果有的话,他们应该是属于高级五毛之类的,我觉得他们一贴的价值也应该远超5毛。

五毛党已经有好几年的历史了,我觉得这个策略还是非常成功的。如果你无法用从上到下那种方式控制民意,那么换个方向,去冒充民意,或者从民意内部来控制他们,常常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毛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就算不能冒充或者改变民意,它至少也能搅浑水——让人们分不清谁是真正拿钱说话的,谁是真正的普通老百姓,如果你是老网民你应该有这个感觉,2000前我们通常觉得网上的东西一般来说都还是算可信的,那现在呢?反正我每每读到网络流言,我都要考虑是否可信。

这也导致了“人民群众”中间的内乱。一些人开始把那些观点不合的人称为“五毛党”。我觉得这个功能比五毛党的最初功能来的更有效,因为冒充总有被戳穿的那一天,而制造内乱所持续的时间更长,而且会让被称为五毛党的无辜群众和D靠得更近。一个笑话是,那些被指责的无辜群众反击对方是拿5美毛的,结果反倒被笑话说拿人民币的嫉妒拿美元的——我发一贴拿“美元五毛”,比你那个“人民币五毛”多七八倍!大家都不服气,因此另一个名词,“五美分党”就正式成立了。

至于“五美分党”有没有,和五毛党不同的是,我没看到任何可靠的证据,哪怕是主要媒体上的一篇报道——所有网络中关于五美分党的文章基本上都是个人执笔,是不是杜撰,那就不好说了。所以我觉得说五美分党存在有些缺乏证据,但如果说他们没有,我也不敢肯定。不过如果有的话,我觉得规模不会太大,“美分党”似乎通常出现于他们该在的地方(偏右的论坛和blog),而五毛党似乎是到处可见。

无论是哪一方,我都认为,拿钱说话本没有并没有什么错,但既然是拿钱说话,你就得告诉大家你说话是拿了钱的,不然的话,这和你那些参加了安利的亲戚朋友,那些背后贪污的议员,或者是收钱的记者有什么区别?

至于最近的这次事件和五毛有没有关系?拿五毛或者五分的肯定都出动了,但说话的不一定都是拿钱的。所以当然如果你没有证据,也请不要给别人乱扣帽子,不利于人民群众的团结:)是五分还是五毛党,迟早会露馅。

一点伪科普文章,仅博一笑。

中国人民是全世界最坚强的

上一篇blog我在批评中国人民的感情像一些纯情少女一样脆弱。但我同时也怀疑了来自绝版青春那篇所有伤害过中国人民感情国家和组织列表——加起来才19个,这显然不符合常识。我的感觉中,“伤害了中国人民感情”这个口头禅似乎是天天都在挂在一些人嘴边,绝不止19个。

因此为了找点事情做,顺便满足一下我的好奇心,我花了点时间,把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基本上都检查了一遍(是的我很有时间),看看中国人民的感情被多少人伤害过——我想说的是,我要收回对中国人民感情的评价,中国人民的感情绝对不脆弱,相反,我们非常非常的坚强,自改革开放以来,承受住了无数次的伤害感情事件,依然屹立于世界。

收集不仅仅是因为我有时间,其实我学了一些地理和政治知识:)例如我发现每次台湾闯关联合国时,中国方面的信函中必定有一句类似于“中国从未做过伤害XX(提案国)感情的事,但他们却伤害我们的感情”之类的话,例如这个(有点长,不如ctrl+f直接找“感情”)——这不仅仅是“感情战术”,而且还是“感情对等战术”。据此我把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的国家归于了“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国家名单中,我想我没有夸张吧。

另外一些出乎我意料外的事是,虽然很多网民不喜欢韩国,但至少我找不到官方指责韩国“伤害感情”的案例;澳大利亚也一样,我觉得他们怎么着都应该伤害过我们一次,但我的确一个都找不到。(还是被伤害了)

说说进入下面这个列表的条件 —— 代表中国政府的人,或者官方媒体曾经明确指出该国家伤害中国人民感情。至于那些国家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次数我没有统计,太伤神了,只要确定他们伤害过我们就行啦。

如果你很懒的话,看下面地图就行了,点击则是大图。

(点击看大图)
(点击大图)

欧洲(13国):

北美洲(2国):

  • 加拿大,美国 – 罄竹难书啊。

中美洲(6国):

  • 危地马拉 – 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人民日报: 1997.01.09 《安理会磋商危地马拉问题我代表阐述中国立场》
  • 格林纳达 – 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
  • 圣卢西亚 – 《台相关主管部门宣布圣卢西亚与台恢复“邦交”
  •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 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
  • 洪都拉斯 – 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
  • 尼加拉瓜 – 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

南美洲 (1国):

大洋洲(5国):

非洲(9国):

亚洲(7国):

我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如果你不喜欢被伤害感情,我希望这个列表能够为你未来的复仇道路指出方向;如果你觉得上面是笑话,那笑一笑十年少:)如果你觉得中国人的感情不应被裆国滥用,我同意你,外交场上是胡罗卜加大棒的地方,而不是那些感情过去感情过来的少女谈情说爱的场所。

——

如果你认为有其他国家应该上榜,欢迎在本页后留言提出——本页面长期更新。

  • 一些人民日报的资料参考了绝版青春的资料,表示感谢。
  • 12/12 – 一些修改:除了文学院之外,诺贝尔奖委员会位于挪威,不是瑞典。我的错误,已经改正了。当然文学院对颁发高行健文学奖也是“有责任”的,但我没看到官方的相关评价,因此我把瑞典取下了,不好意思,向瑞典人民道歉:)
  • 15/12 – 补遗:新加坡。李显龙访台时”伤害了中国人民感情”。
  • 2009年 : 5/9 澳大利亚墨尔本电影节和力拓案。

中国人民的脆弱感情

本文有更新版

都知道中国人民的感情就如年方二十的少女一样脆弱,但究竟有多么的脆弱?我的一位朋友试图为这个问题给出一个量化具体的答案:根据1946-2006的人民日报,中国人民的感情一共被伤害了115次,平均一年有近两次。

日本作为我朝的传统近邻和历史原因,荣登伤害中国人民感情榜榜首,总共伤害了47次,平均每年快有一次了;紧随其后的当然是美帝国主义,23次。但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国家绝对不止这些,它们遍布亚州,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五大洲19个国家,唯一还没有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只有大洋洲和南极洲。

对于大洋洲我是有疑问的,说新西兰没伤害过中国人民感情我勉强可以相信,但澳大利亚这个国家,自称“美国世界警察在大洋洲的副警长”,而且还办过没有中国大陆在内的奥运会,难道就没伤害过一次中国人民的感情?不太敢相信。

所以说真正对中国人民友好的就只剩下南极洲了——还好我们的足球队没有加入南极足协,否则连世界上这唯一对中国人民友好的地方也要伤害中国人民感情了

哈哈回到正题。从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统计中倒是能看到一些趋势,一是改革开放前,中国人民的感情通常比较坚强,1978年前人民日报中只有一次被印尼“伤害感情”的记录。

这倒是第一次听说,但仔细想一想,也不难理解。中国人民那个时候至少在心理上是全世界被压迫人民的领袖,自己的感情那么脆弱,如何带领兄弟们打倒美帝?再说自己的兄弟们怎么会伤害老大哥感情呢?同理在那个年代我们对于美帝也不会用“伤害感情”之类的句子,因为那就是敌人。

那为什么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民赚钱了,小康了,但感情突然变得脆弱了?一个台面上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和外国的交流增多了,看到了更多不同的,多元化的观点,冲突自然就更多了。

但在30年中被伤害114次感情,中国人就真的那么招人嫌,让美帝和危地马拉等地的人一起联合起来伤害中国人民感情?这是一个需要一些人思考的问题。

从感情伤害名单中,还能看出另外一个趋势——一个行为是否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是要根据当时的情况来看的。一个简单的例子——连战,我裆的好朋友,胡总的老朋友,没什么异议吧?但以前可不是:

  • 1998.02.27 《外交部发言人指出 中国对约旦允许连战往访表示遗憾》
  • 1997.10.10 《外交部发言人评连战访问冰岛》
  • (注:连战当时是Republic of China副总统。)

这两个国家本来不应出现在伤害中国人民感情榜之上的,但为了接待我裆的好朋友,不惜伤害了全中国十多亿人的感情。这种例子多得是,欧洲的明灯,和我朝人民心连心的阿尔巴尼亚;越南……

其实说白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就是一种宣传和舆论控制的需要,是否伤害了我们的感情,伤害了多少,都不是我们,而是朝廷根据自身需要说了算的。这更像是我裆一种精神上的人海战术,打不赢,没有理,或者是受了委屈,就想到了自己那么多人的感情——就和那些感情脆弱的女同志一样,没有能力,就喜欢用感情来绑架别人。

而且有些时候朝廷是希望别人伤害我们感情的,和GFW的道理一样,那些据说是“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网站平时封掉;但当他们真正的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今年的西藏事件),GFW又毫不吝啬的将他们全部开放。

所以我想忠告那些由于法国那里的事而蠢蠢欲动的政治投机者们,你们的感情不是你们自己的,而是属于朝廷的。现在朝廷也许需要让你们的感情受到伤害,但朝廷历来都是善变的,所以当心那些“爱国举动”一个晚上之后就变成了“违法行为”。

另外,如果这里有有心人的话,能否统计一下代表“中国人民”的那些人伤害了多少其他群体的感情?我知道很难统计,所以先提供一个例子

【2008大选】关于 … 竞选宣传

至少就我看来,政治本应该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有些政客虽然没能力,但他们至少有娱乐选民的能力。政治不应该是那种搞得很严重,整天去问候人家老母的活动。

我比较关心竞选的宣传和广告之类的,这和我有些关系,而且今年的选举结果基本上已经定了,再关注也是那样,还不如看点搞笑的。

特别是随之而来的文化现象,包括恶搞(是的,国外也有此物,只是没有这个词),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先推荐美国The Late Show with David Letterman其中的一段”How many Sarah Palins can fit into a LensCrafters?“。国内观众需要一点英文水平,而且有点长,不过绝对恶搞。另外LensCrafters是美国的一家眼镜连锁店。

不过比起美国那种大规模的竞选,新西兰的选举相比之下就小得多了,没有那种大手笔把黄金时段电视全部买断的手笔。今天离选举只有6天的时间,而我还没看到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竞选广告,唯一的一个是工党(The Labour Party)的“两个john的故事”,(在下面)攻击国家党(The National Party)党魁John Key 言行前后不一,不可信任。

至于国家党的竞选策略,我甚至记不起来我是否看到过他们的电视广告?工党的有了,毛利党的也看见过,绿党那个像鬼一样的小孩我也记得,不过真想不起国家党在电视上做了什么?

至于广告牌方面,没有看见一个像国家党上次选举“红蓝广告牌”那种简单却令人印象深刻的宣传。记得当时这让很多blogger纷纷卷起袖子,制作自己版本的类似广告牌。

其实今年也有一个类似的,不过来自绿党(The Green Party)。绿党今年的广告牌使用了表现该党所代表的利益群体(环境,儿童,动物……)的大图片,加上大字,“Vote for me”(请为我投票),例如下面这个(来源):

投我一票
请投我一票

绿党为此开了一个网站,让人们用自己的图片制作类似的广告牌。网站的设计和易用度总的来说只是一般,一个上传功能,和一个把成品email朋友的功能。这个网站我没见他们在哪里宣传过,除了关注这个党消息的选民,很少有人知道这个网站的存在。

新西兰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人口太少,也就意味着一个更小的市场去消费文化商品。以前电视一台有一个名为Facelift的政治讽刺节目,不过现在也没声音了。

而且本国非常缺乏一个网民再创作的平台,虽然有很多blog,但各自之间相对独立,缺乏一个成气候的大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就只好跟随国际潮流了。和其他国家以前的选举宣传一样,youtube第一次在新西兰的这次选举中占有了重要地位。电视一台通过youtube收集选举问题(不知道为什么第二次辩论却放弃了youtube),而网民的恶搞也主要是在这个平台上,例如对工党竞选广告的回应:“两个Helen的故事”,或者“两个Maurice的故事”(国家党交通事务发言人)。

嗯,这看上去好像挺有趣的,没准我以后每周发一篇类似的介绍(如果有空的话)。我当然没忘记没有写完的《一九八四》读后感,只是我现在实在没空去读书,预计从置顶blog的那个日期之后将会继续。

“多说一句后果自己负责!”

原文标题:《转贴]今天,得胡总书记握手了!他说:同志,辛苦你了!新年快乐》

原文地址: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609745/【已被删除】

本文来源:https://www.zuola.com/weblog/?p=990

作者:不明

我不保证真实性,信不信也是你的自由,文章仅供传谣。

Read more

关于…CCTV春节晚会

不管CCAV的名声有多么多么的臭,不管有多么人不喜欢这个晚会,但事实就是,只要你在家里,不管有没有看电视,都会习惯性的打开电视,然后转到那个频道。

今天从CCTV9看了大部分重播,总体来说虽然还是很一般,不过比以前有点进步。

开头没开好。我非常不喜欢那曲茉莉花,拿个妓院里的小曲庆新年,什么意思。

然后就是关于南方雪灾。彩排里的那句“南国春意盎然”在网上被臭骂之后,节目组突击加入了不少关于雪灾的台词,和那个诗朗诵节目。当然,你也许会说那并不长的朗诵体现出节目编排并不重视在年三十还依然生活中黑暗的人们——但有一点你不得不承认:你要CCAV听一次民意,那多难啊。把CCAV那班主持人在年三十拉来表演节目,比起他们平时做的事,这个惩罚不够,但总比没有要好。

对于我来说,真正的亮点是晚会的布景,和那几个大屏幕(虽然我觉得我似乎在哪里见过这种风格的舞台)。

视频背景设计得很不错,特别是在费玉清唱《千里之外》时。至少我觉得,那种唯美,典雅的中国水墨山水画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给人一种相当清爽的感觉,而不是那种“红彤彤一片”带来的压抑感。

我更倾向于认为那背景是由费玉清这位中国风大师从台湾带过来的——如果你告诉我那是CCAV自主制作的,我会很吃惊的。

另外几个台湾明星,那是年轻人的项目,我不知道。不过泄停封本事不错,拿到了0点前的最后一个时间段,黄金档呀。这些台湾明星无论如何都要钻进春节晚会,倒不是因为这晚会真正的想“年轻化”,而是这些明星们都盯住了中国大陆这个大市场——春晚到现在还是中国大陆收视率最高的节目,这个节目是推销自己的绝好平台。

至于其他晚会节目,我不用看都猜得到。里面一定有一个“少数民族大联欢”(不管这些民族究竟过不过汉族春节);肯定还有一个一群你从没见过的歌手不断轮换,唱了几句就跑掉的节目(为关系户准备的);当然还少不了感谢党感谢政府的节目——国母独唱。

小品相声还是那些人,很遗憾,没一个让人印象深刻。唯一值得一提的是,CCAV那些人春节前刻意的要搞几个“流行语”出来,结果他们没想到这个流行语的位置可能被蔡明占了。那是一句极度恶心,特嗲,让人浑身鸡皮疙瘩的疑问句:“为什么呢?”,太可怕了,那声音绝对能杀人。

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个手影和口技的表演。这倒不是因为那表演有多好——有比那更好的。我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跟着大人在村口,集市,或者对城市人来说在戏院里看大戏的经历。皮影戏,木偶戏,或者是口技,都是最受小孩们欢迎的节目。

我们的传统节日最缺的就是这些东西:真正的民间艺术。发源自民间,受民间喜爱,节目简单,没啥含义,就是逗你开心一笑而已——过这个节不就是为了一个开心吗? 这些东西都是我们民族传统中最纯的一部分。而如果你非要把节目绑上什么“深刻的含义”,不仅可能不受欢迎,而且可能事得其反。

而这个节目能够作为一个单独的板块出现在春晚里,是很值得表扬的。

当然由于CCAV的性质,新年节目让人家停止感谢党,感谢政府那是不可能的,何况人家也有这个自由。但如果有一个没有党旗飘啊飘和各代领导人出现的春节节目,我很有可能立刻抛弃这个春晚。

没有网络的日子多好啊……

是中国某位县级宣传部长的感叹。至于人家为什么这样感叹,后半句话至关重要:“……想让他们怎么说就怎么说。”

中国的宣传部被外界认为是最具有共产特色的政府部门。至于为什么?我不敢说多了,乔治·奥威尔有一本名叫《1984》的书,里面有个部门叫“真理部”,你可以看看。至于这本书在天朝是不是禁书,我不知道,如果是的话,当我没说,我怕友爱部找上门来。

不得不说的是,有网络的日子是好的。人们除了半路拦下官老爷的轿子大哭之外,又多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取缔收容所,重庆钉子户等等事件展示了网络,其实是网民的强大的力量完全可以反过来影响那种“传统媒体”。

这直接挑战了真理部对媒体的控制权,很明显,这是不可接受的,于是就有了官老爷这样的感叹,以前的日子多好啊,“想让他们说什么就说什么”。

我首先要批评的是这位真理部长极不称职。在网上出现大批西方间谍,渗透份子的一个新形势下,不仔细研究工作,不仔细思考对策,不仔细为党国守好宣传阵地,却消极抱怨工作太难,“生不逢时”,这样的一个工作态度是办不好事情的。如果宣传阵地被西方反华势力占领了,这这,这如何是好啊。

二来这位真理部长泄漏了国家机密,给了反华势力口实。我在听到这位真理部长的言论前,我根本不知道那些媒体说出来的话并不是他们自己想说的,而是一些人“想要他们说的”。我一直以为我听到的是很多种声音,而今天才发现,其实后台老板都是这位真理部长。

这位真理部长污蔑媒体和民众都是真理部的狗,“想让他们说什么就说什么”严重的损害了各级党组织和真理部的名誉,这小小一个县官,若不是有西方反华势力撑腰,此人为何敢如此狂言,污蔑真理部?建议当地党组织一定要对此人隔离,严加审查。

———————————————

正题。

其实这人说的是实话,道出了中国管理部门最真的观点。没有网络的时候一切都好管,而有了网络,虽然下了一堆禁令,屏蔽了一堆关键词,但还是封不住。不准人民谈论和谐,但人民还能谈论河蟹和喝血。

所以有个网络真好,有个自由的网络更好。

因此我开设了一个小页面,名曰“翻墙术”。提供一些小型破网软件供国内朋友下载,为推翻防火长城作出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