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记

“60年国庆”阅兵式
“60年国庆”阅兵式

昨天通过学校内网的电视信号看了国庆阅兵式,BBC只是间断的转播了一下,只有CCAV和凤凰卫视是全程直播。不过问题是,后两者的解说,一个像中文版的朝鲜中央电视台,另一个显得很不和谐,甚至挑明了说阅兵就是“警告美国不要干涉内政”的 —— 这不是公开和党国唱反调?

阅兵本身我觉得表现平平。要说是娱乐,那太严肃了点;要说是威慑某个国家,我觉得威慑能力还不如《变形金刚》和《红色警戒》系列游戏对真理部的威慑力大。实话说,美国人对我们党究竟有多少家当,肯定比我们普通人要熟悉得多。所以那些杀人武器都是给谁看的,我就不说了。

如果就极权主义的美感来说,党国的阅兵怎么都比不上希特勒的阅兵,那个看了才是叫人血脉喷张  —— 不过换个角度来说,比不上希特勒,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党国的萝莉控倒是溢于言表的,每次出现女兵时,镜头总是非常适时的给了城楼上喜笑颜开的领导人。这可不是我的阴暗心理,每一个和我谈论阅兵式的朋友都注意到了这一点,而且几乎都是第一个讨论的话题。

对中国人来说,六十年是一个轮回,一甲子,是一个值得回顾的时刻。当然我不准备把党国的六十年重新彻底回顾一次,那是史学家的事情,我只能简单说说。几乎每个人,包括“反党份子”在内的人都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在近些年在经济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对于100年前取得了极大的进步 —— 但问题是,和几十年前比,这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发生了倒退?我倒是希望有人指出一个来。

经济发展这个问题就有点像阅兵式中的台湾花车 —— 竖立着台北101大楼。那是不是经济发展的象征?当然是。但那是不是共产党修的?和党压根一点关系都没有。改革开放以来这个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但那是共产党的成绩?不见得,凭借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无论是谁在领导,就不能出点成绩?更别说改革开放之间,中国浪费了多少时间和人命。所谓的改革开放,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更像是把掐住你脖子三十年的那双手给拿走了而已。嗯,没错,这其实也叫“开放”。

政治方面就是老话了。六十年来,这个党左中右三个阵营的典型错误全部都犯过,却还在“伟大,光荣,正确”的赖在台上 —— 我不知道世界上是否还有第二个政党有这样的脸皮。苏联那个也许有,可已经没有机会认错了。

在89年那次“春夏之交的风波”之后,我们实际上一直在倒着往回走,政治自由和言论自由一年不如一年。当我们吃不饱饭的时候,党说“吃不饱饭谈什么言论自由”;现在中国人人都能吃饱饭了,理由又变成了“你吃饱了饭还不满足?”。国庆本来是这个国家每一个人民的节日,可在“生日”前夕,却被党把嘴巴给塞上了。一个所谓“人民”共和国,却要极不信任人民,丢失了握菜刀的权力,甚至连“人民共和国”的生日都要人们在家里度过,比起20-30年前,我的确看不到什么进步。

阅兵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倒不是胡 core的淫笑,而是大学生方阵。其中的82面首都高校旗帜,代表的是这个国家的下一代。如果要算我的话,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但我们和老一辈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有宽敞明亮的学习环境,我们有无与伦比的民族自豪感,有足够的知识,其中很多人甚至是中西兼通,可却唯独少了一样东西 —— 20年前,在同样的广场,也有着同样的旗帜。我丝毫不否认二十年后的这群学生比二十年前的那一群更爱国, 那在经济发展的环境下,很多人却逐渐忘记了做人的原则和理想,更别说争取自己理想的抱负和勇气了。

如果你仔细看,那一群“爱国”爱得非常厉害,穿红戴紫,要让全世界都知道他很“爱国”的人;平时也是“毁国”毁得最厉害的那一群。我周围也不乏这样的人物,洋人说一句批评的话,就跳得八丈高要和人家拼命;可自己做某些事情的时候,就没想到过国家的颜面了。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而且复杂的国家(或者简单的来说,按柏杨的说法,酱缸),别说是外国学者了,就连是中国人也很难有几个人能够真正看懂这个国家。她有上亿中产阶级人口,享受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各种优势 —— 如果你是坐在舒适的家中,用着自己的电脑看着这篇文章,我相信你也是一员;但在同样的国家中,同样也有上亿人口的每日生活水平不足2美元。这个国家不少人民正在非常快乐、幸福的生活着,知足常乐;但还是在同样的国家中,有一群家长正在承受着地震中、奶粉事件中丧失亲人的痛苦却还要继续遭到政府打压,无处申冤;同样的,还有那么一群人为了自己的良心而遭受到了同样的待遇。

你,我,他们都是中国的一部分,要读懂这个国家,就不能瞎子摸象。

一部分人的开心和庆祝并不能代表所有人,同样的,一个成功国家的应该人们天天开心。在假日的时候,无妨问一问自己,假日过后,自己是否依然开心?如果是,我祝贺你,但我希望你,作为国家的主人,请尽自己的一份力,在平日生活中,让那些并不开心的中国人也能分享到你的欢乐。

节日快乐。

到新西兰旅游的10大理由

正在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的新西兰总理John Key, 昨天晚上客串参加了莱特曼晚间秀 (The Late Show with David Letterman),在节目的经典栏目top ten list中阅读了“访问新西兰的10大理由”)。新西兰的PRIME电视台会在每晚11点左右转播该节目,不过有大概2-3天的延迟。如果等不及的话,这里就有视频。

总的来说Key看上去还是很幽默的,给的名单很有幽默感,不过不好翻译,因为涉及太多文化的东西。这就当我的翻译练习了:)

10. The Auckland Airport now has a Cinnabon

奥克兰机场现在售卖肉桂卷了(一种美国食品)

9.We have the loosest slot machines in the Pacific Rim

我们的老虎机是环太平洋地区中奖几率最高的。

8.Only a convenient 20-hour flight away

交通便利,只需要坐20个小时飞机就可以到了!

7. It’s like England without the attitude

新西兰像英格兰,但没有英格兰的臭脾气。

6. Down there Leno’s on at 9 o’clock

在新西兰,Leno(Letterman的竞争对手)的节目在9点播出
5.Get the whanau together, stay in a bach, crack open the chilly bin and slap on your jandals

这个我放弃了…… 我加粗的单词是新西兰口语。
4. Visit in the next 30 days, I’ll pick you up at the airport

如果你能在未来30天之内过来,我会亲自到机场接你。
3. 70% of our energy is generated through renewable hydropower– Look they don’t all have to be jokes

我们70%的能源来源都是可再生水能 – 看上去我不是一定要说笑话……
2. We drive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road, like the British and Lindsay Lohan

我们像英国和琳赛·萝涵(美国歌手/演员,曾经酒后驾驶造成事故)一样开车靠左行驶。

1. Unlike most of the world, we still like Americans

我们和大部分人不同,我们依然喜欢美国人。

翻得不好,不过最后一条很经典。

谁的生日?

我比较幸运,出生在了一个家庭条件还不错的家庭。虽然我不喜欢过生日,也很少要求什么东西,但每到那天的时候,无论我想吃什么,想做什么,我的愿望基本都能够得到满足。小时候有家长提供;长大了,如果我想给自己一点什么好吃的,我自己满足就是了。

其实不仅仅是生日,很多人在春节前后也有海吃海喝的习惯 —— 毕竟一年就这么一次,不健康一下又何妨?但无论如何,节庆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放开限制,也许是钱包上的限制,也许是地域的限制,出门旅游一下。

今天的这个“新中国”据说是属于人民的,国庆,国家的生日,也应该是一个全民共乐的日子。可今天,除去北京的种种限制外,北京人可能还会遇到一个问题 —— 如果他们想给置办点供品,敬祝老佛爷万寿无疆,那么他们会发现,超市里买不到切菜的菜刀了

以前当我们反对妖魔化网络的时候,最常用的一个例子就是,“菜刀也能杀人,是不是就该禁掉菜刀?”我想这个blog的读者应该会同意这个观点,一件东西有利则必有弊,不能因噎废食,这是一个常识问题,而不是需要大学四年才能学到高深道理。可我现在才明白,原来菜刀和网络一样,早已被朝廷归列到可以威胁其统治的物品当中了,而不顾最基本的常识:杀人手段可以多种多样,超市里买不到菜刀,我可以去偷;偷不到,我还可以用鞋带勒死别人,党国总不会叫大家都穿没有鞋带的皮鞋吧。如果这一天也不幸到来了,我用牙咬行不行?

一个有坦克,有枪,有大炮的政府,却混到连菜刀都要怕的地步,退化到了元朝,我觉得着实是一件值得反省的事。这个国家号称是人民的国家,却要动员100多万治安人员打“人民战争”(北京2000万左右人口,算算比例),消灭鸽子和风筝,这一点都不像是庆祝自己的生日,更像是在对人民进行战争。我不会为了过自己的生日而和家人过不去,更不会为了自己的生日放弃暑假,排练“生日聚会”。

按照共产党的理论,我这种想法会被指责为“没有集体观”,其实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区别之一,同通俗的语言来讲,前者是“人人好了,大家才能好”,而后者是“大家好,每个人才能好”。这并没错,但集体主义并不是天生高尚的,为集体做贡献的源动力,还得是你必须是这个集体的一部分。如果你根本不属于这个集体,却还在一味的奉献,那就真的是动物世界里都找不到的生物了。

事实上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幻觉当中。我们活在一个幻觉中的“集体”(为什么这60年来,总会有一个十分强大的“外敌”?),可现实中的“集体”,却又是另外一个。清朝的那个老佛爷在庆祝生日时曾经说过,把她的生日办好了,就等于是对外扬国威,让洋人不敢小看天朝。在当时的语境下,这句话其实没错,在家天下的时代,老佛爷就是天下。但今天有什么区别吗?老佛爷一直都在,只不过不是一个人了而已。人们名义上成了主人翁,而且实话说,我们也的确不缺“主人翁”的责任感,但一旦要谈分享利益的问题,主仆之间关系就颠倒了。

老佛爷的生日究竟有没有让洋人惧怕,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了。

而对于一个敢把坦克开出来耀武扬威,却惧怕从年过半百的艺术家到15岁的中学生等普通民众的政权(为了保护那位初中学生,名字就不提了),我觉得我没什么需要和这个政权共同庆祝的东西。

GFW暴走中

这次国庆前的网络封锁是我印象中最严的一次。虽然我以前就知道防火长城完全有能力封掉所有翻墙工具,但还是被这一次震惊了。Tor在我的印象中是比较安全的翻墙方式,速度虽然不快,但很稳当。不过很不幸,Tor这一次也牺牲了,

当局对于网络的监控已经踏上了全新的台阶。今天在北京发生的新疆餐馆爆炸事件,让人印象最深刻倒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当局的封网速度,两三个小时以内,Twitter用户上传事发现场照片的网站Twitpic已经被封掉了。这是相当危险的一个信号,他们在实时监控包括Twitter在内的网民交流场所,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什么“不河蟹因素”,他们会以最快的速度发现,并且和谐 —— 这一次是来真的。

我也感觉到了关键词审查的加强,不仅我访问国内网站开始出现问题,也不断有国内的访客报告,访问我这里的页面会偶尔出现连接被重置的问题,我没有具体测试,但估计是碰到了关键词过滤的问题。我倒不怕被封,所以我敢说。这年头,如果没被GFW照顾过,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写blog的:)

GFW的抽风估计会持续到10月中,等国庆之后可能会好转,各位好运。对于国内的朋友,我的建议是这段时间内不要使用圈圈功的那两个软件(“没边”和“免费门”),这两个软件绝对是在党国掌控之下的,而且据说在这个敏感时期,这两个软件的背景可能会带给你不必要的麻烦。

我验证时还有效的翻墙方法:

  • Tor依然可以使用,不过需要使用网桥,网页在这里。如果被封,给bridges@torproject.org发封信,标题和正文写上“get bridges”,你就会收到相关数据和使用方法(发信的信箱必须是Gmail)。这个至少现在看上去是无法被封禁的,当然,如果把Gmail封了就不好说了。这一页下的评论中有更多关于tor的讨论。
  • 最新的puff依然可以使用。
  • Hotspot Shield 不稳定,但应该还可以用。
  • Opera Mini,手机浏览器依然可以用作翻墙。如果要在台式机上使用,这里有一篇教材。
  • 普通简单代理可以用,不过绕不过关键词。
  • 如果需要访问Twitter,找你的推油征求翻墙方法,有大量山寨版Dabr存在并且可以使用。为了掩护,就不提供地址了,如果你实在找不到,找我要。

如果你有任何好方法,无妨和大家分享一下。本页面将会在老佛爷寿诞期间保持更新,如果情况严重,我将提供一些软件的本地下载链接。

那些禁锢中国人思想自由,愚弄我同胞的罪犯迟早会得到应有的惩罚,总有一天会的。

Sue Bradford 辞职

新西兰议会中最具色彩的人物之一,绿党的Sue Bradford今天宣布,将会在10月底辞职。根据她自己的解释,她对5月时没有竞选成为绿党党魁感到失望,她尊重党内的民主决定,但她认为是时候离开议会,回到草根政治当中了。之前我曾经写过篇blog,指出她的希望不大,更多的是生不逢时。现在社会正在向右转,而她又被选民认为是绿党中最左的一个,由她带领绿党,绝对是有害无益。

在80年代,Bradford是一名颇为有名的政治活动者,极力反对当时政府的右翼政策,多次被逮捕。在大学时代,她学习了历史,政治,中文和新闻,不过很奇怪,我似乎从来没她讲过中文。

Bradford已经连任了4届议员,不过她最著名的行为无异于提出反掌罚法案。她是一名非常两极化的人物,人们要不就是十分恨她,要不就是十分喜欢她。我觉得我是后者,她是绿党中社会政策的先锋,除了反掌罚法案之外,她帮助将青少年打工的最低工资提高到了和成人的同等水平,维护监狱母亲的抚养权。绿党从来没有进入过政府,作为一名左右两大党都不想靠近的政党议员,Bradford可以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般来讲,一个在野党议员的私人提案几乎不会被通过,但她提出的议案却有很高的通过率。

就此来说,我一点都不认为被冠名“极左”的绿党是一个极端党派,如果真的是极端,那么将不会得到代表多数群体的大党支持,但每次Bradford的私人提案都有大党支持,例如反掌罚法案,120人议会中只有7个人投了反对票。但选民开始反对的时候,这法案在其他政客的口中,就变成Bradford一个人的了。 我尊敬像Bradford这样坚持自己信念,为弱者说话,而不是跟着选民随风倒的政治人物。

不过,她也有失败的时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她曾经试图将刑法中对于“强奸”的定义拓宽为 男-男/女-男 和间接的性接触。在失败之后,她第一次承认她曾经是受害者

她的离开,标志着议会中又少了一个真正敢说话的人。

公告两则

先说不重要的。在新西兰,夏时制将会在本周日27日开始,在27日凌晨2点,时钟将会直接跳到3点。也就是说,从星期天之后,新西兰时间的时区将会变成UTC+13,比世界协调时快13个小时,比中国快5个小时。

说起这个,一是因为wordpress无法自动调时间,我又不是夜猫子,因此我无法卡点改时间,如果有人在当天发现时间突然提前快了一个小时,不要惊奇:)另一个原因是,每年这个时候都有很多头脑找不着北的留学生朋友到处找什么时候改时间,相信我,我看到过很多神奇案例,例如有人拿南非政府部门的时间表当作这里的作息时间,或者把6年前的资料当真,所以我也算是帮个忙吧。

第二个公告是我一直在念叨的回国问题,机票已经订好了。11月底。因为其他地方的票要不是特贵,要不就是卖完了,所以这回和上一次一样,经停地还是上海。我去过上海,但浪费一次转机游玩的机会实在不好,所以我给自己留了一周左右的时间,除上海之外,去趟江苏,然后如果还有时间的话,浙江。具体地点还在研究中,不过南京是几乎可以肯定的,我想去拜谒中山陵和中华民国总统府 —— 老右派?:)

具体日期不方便在blog上公布。我朝太祖毛皇帝曾经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所以如果你要请我吃饭,我确定你不是要革我的命,我就很乐意单独告诉你我的具体行踪:)哈开玩笑的,如果确实有需要,请私下联系我。

正名运动

新西兰地理委员会(New Zealand Geographic Board)今天决定,建议政府将北岛城市Wanganui正式更名为Whanganui。不过由于地理委员会没有权力,最终的决定权在中央政府手上,土地信息部部长有权拒绝委员会的建议。

Whanganui中间的h究竟有多么重要,我在以前的一篇blog说过,就不再重复了,简单的来说,Whanganui在毛利语中意为大海湾,但Wanganui没有任何含义。新西兰的毛利语地名中也有“拼写正确”的Whanganui,例如首都惠灵顿的毛利语就叫Te Whanganui a Tara。

不过问题是,这种事有必要吗?不管这个名字的拼法是否符合毛利语的规范,但地名是无所谓正确与否的,人们喜欢怎么叫,那这个名字就是正确的名字。再说这个地名是历史的象征,这个“拼写错误”是由于欧洲人对当地毛利语方言的不熟悉造成的,在毛利语中,wh更接近f的声音,而w和英文的发音接近。Wanganui也许不是正确的写法,但却是这一历史的体现。

再说语言是由使用者决定的,而不是通过权力强迫人们改变。当地居民已经多次通过公投的方式表示不需要更改地名,而强迫只会造成人们的反感。语言是自然演变的,这个地名的拼写是错的,但很多人(包括我在内)一直习惯于正确的读法。当大家都习惯了,地名自然而然地就改了。

虽然我认为这个国家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但我可以大概理解“毛利语正名活动”背后的渊源。不仅是Whanganui,前段时间还有要求说要把新西兰的南北岛分别加注毛利语名称,作为正式名称的一部分。地名虽然只是一个名字,但它承载的政治和情感意义却是远超地名本身的。在中国大陆,我们有“反修大道”,“人民路”;在台湾,我们有“反贪腐大道”。

不过作为一个民族来说,地名不仅仅是政治游戏。不仅仅是毛利人的习惯,命名权通常就意味着你对这个地方的所有权,历史上几乎每一个国家占领一地时,都要赋予新土地和自己文化或者家乡相匹配的名字。不过对于失去土地者,要怎么保持自己和这片土地的连系?还是地名,如果一片土地是用我的语言命名的,那至少可以证明我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和那片土地有联系。不过当毛利部落用文化和语言理由要求改名时,他们其实忘了,Wanganui其实也是他们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当年称该地为“Wanganui”的部落是从南岛迁徙过来的,而这个部落今天已经不存在了。如果连这个名字也丢掉了,谁还会记得当年的历史?

这种正名运动,无论是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我觉得更像是一种弱者的焦躁心理,如果弱者无法拿回土地的所有权,那么他们将更可能地转向寻求精神上的慰藉。不过问题是,这种正名运动除了精神上的满足,还有多少现实意义?

老佛爷的面子

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武器是什么?男人说,是女人的命令;爱因斯坦说,是复利;中国官员说,是我的那一纸禁令,什么东西都能禁掉;而老佛爷说,有我张面子在,还需要什么武器吗?

这段时间我的Google Reader里充满了关于老佛爷六十花甲寿诞的新闻,本来不想说什么,也没时间,不过看到这个,还是忍不住了:

今日起至10月8日24时,严禁各类体育、娱乐、广告性等飞行活动。即日起至10月2日24时止,鸽子禁止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飞行,城区部分区域内禁放风筝……据了解,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已联合发文,要求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的200公里半径范围内严禁各类体育、娱乐、广告性等飞行活动。

除开动物福利不谈(例如半个多月不让鸽子飞会对鸽子造成什么影响),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禁止放飞鸽子的禁令,毕竟是为了确保飞行安全——参加阅兵的飞行器都是低飞。世界上大部分机场对周边地区也有类似的限制。不过问题在于,机场周围的限制也就在于饲养而已,野生的鸟类是管不了的,因此稍微大一点的机场都有驱鸟设备。

对北京来说,在市区范围内,我们可以用人管住那些不听话的鸟儿,可在此之外的怎么办?要如何让鸟儿理解中央的最新指示?鸟儿可没有中国人那么高的政治觉悟(也许乌鸦除外),如果一群张家口的鸽子什么的闲得无聊,要去天津看看海,他们肯定是飞直线,而不会照顾老佛爷的面子,绕着京城走。

所以我要慎重提醒北京方面,你们忘了颁布一条禁令,禁止外地鸟入京。

另外一点值得说的是禁飞区范围 —— 以天安门为中心的200公里半径内。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如果你的电脑上有Google Earth,无妨试一试,这包括了北京市,天津市全境和河北省至少2/5的土地。总范围12.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1.5%。如果你需要对比,巴格达国际机场是世界上空中安保最严的地区之一,可这个机场的保卫半径也不过10-20公里左右。

当然,我不是说国庆要门户大开,不要安全保障了。全国各地都在喊“严防死守保国庆”,可问题是,就像球场上要防守对方球员的进攻而不是裁判一般,要防守,总得要说一个防守的对象吧?如果要防的是“国际反华鸽子”,那就请告诉全国人民,这股势力叫什么名字,领导鸽是谁,有什么样的邪恶计划,全国人民才能共讨之。

可现实是,至少从现在看上去,全国各地的鸽子都遭到了同样的待遇 —— 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情报部门能力太差,不知道防守对象是谁;或者,另一个让我不愿意看到的结论:每个人都是他们的防守对象。

无论鸟人,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
无论鸟人,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

选举制度公投

新西兰的议会选举使用联立制(MMP),这种选举制度有点像纯粹的比例分配制,政党票决定每个党的议席,区域议席只剩下了名义上的作用。总理John Key最近表示他要坚持他选前的承诺,在下一届大选的同时举行选举制度公投,而且这个公投对政府有约束力。

在新西兰实行简单多数制的时期,选举结果一直有一个特点:如果是右翼的国家党胜利,他们在小选区中通常是险胜;如果是左翼的工党选举胜出,则必须要在总得票数中大胜对方。由于工党的议席主要在城市地区,支持者集中,但在这些支持者集中的选区,你赢再多,那也只算一个议席。这导致了工党在半个世纪中,两次都是当一届政府就下台,虽然在几次选举中,总得票数都比对方多。

和反掌罚法案公投不同的是,几份民意调查均显示,这一项公投的支持/反对率势均力敌,通常不会超过5%。但问题在于,还有20%左右的选民不知道该怎么选,因为他们压根就不明白MMP是什么东西。可问题来了,如果人们根本就不懂一件事情,让他们投票岂不是一件很荒唐的事?

MMP有很多让人诟病的地方。从1996年实行开始,新西兰就没有选出过一次多数政府,这让主要执政党的政策更难在议会中得到推行。但另一方面,MMP又是看上去最公平的制度之一,议席分配基本上合理反应了各党派的实际得票率,并且避免了两党政治的出现。

我个人认为回到简单多数制,将会是十分危险的一步。看看支持开倒车的是谁就知道了【PDF】,他们通常来自乡村地区,年龄偏大甚至已经退休。而在惠灵顿等城市地区,MMP的支持则占了大多数。作为少数民族,我们应该关心的不仅仅是新西兰将回到两党政治,而且少数族裔在议会中的代表将会减少。在联立制之下,由于决定议会议席的是党票,而党票是不分区的,因此每个政党都需要吸引尽量多的选民,包括推出少数族裔议员来赢得少数民族的选票,如果退回简单多数制,结果将会是显而易见的。

John Key也明白简单多数的缺点,如果政府支持这一选择,将会遭到更大的反对,所以他看上去更倾向于支持另一种选举制度:并立制(Supplementary member)。简单来说,这是MMP的缩小版,不分区议席依然存在,但是和选区议席分开算的。如果你熟悉台湾,2008的立法委员选举就是使用的并立制。至于这种制度是否公平,看看台湾的选举结果就知道了,两大阵营的得票率相差15%,可国民党的席位是泛绿的三倍。

因此无论政府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如何宣传,我的那一票已经决定给谁了。

大学的价值

读大学通常被认为是社会中下阶层挤入中产阶级的主要途径(虽然在中国这条路正在逐渐被封死),那么一张大学文凭究竟值多少钱,才能达到这个效果?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报告Education at a Glance 2009【PDF】中给出了一个答案。如果把大学作为一项投资,在OECD国家中,一张大学文凭可以让一位男性一辈子平均多赚18万美元,女性13万美元。

毛利润最高的是美国,一位有大学文凭的男性可以比只有高中文凭的人多赚近37万美元。新西兰作为OECD中最穷的国家的之一,大学的毛利也有13万美元。

这个数目听上去很多,但仔细想一想感觉就不对了。

我不知道美国,但我知道新西兰。按照今天的汇率来算,13万美元大约等于18万纽币,但这是一辈子能够多赚的钱。假设一个人从22岁工作到65岁退休,平均下来,一张大学文凭所能够带来的额外收入不过每年NZ$4000罢了。作为参考,新西兰平均工资大约是每星期NZ$700,或者每年NZ$36400 —— 也就是说,一张大学文凭只会带给你平均工资之上10%左右的提高。

更糟糕的是,除非你运气好,双亲都是有钱人,而且愿意资助你的学业,否则你还必须偿还你的学生贷款和承担学习期间的生活费用。我看了一下自己的开销,大约是NZ$30000左右。我不是学经济的,所以我的计算可以有误。作为一项投资来看,我得花至少4年大学+8年工作,才能取回自己的投资,等人到中年之后,才能真正开始盈利。作为一项投资来说,10%的回报率并不差,但和其他投资一样,这也是有风险的,会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而且作为进入职场的新人,前几年的回报率可能还更低。

如果只是从纯物质的角度来看,我不觉得大学是一个很好的投资(至少在新西兰如此)。但有一个例外:除非你选对了专业。这份报告有两个硬伤,一是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二就是没有从不同专业的角度来看。学艺术的和学法律,出学校之后的工资肯定会有相当大的差异。

但这份报告也提出了读大学在其他方面的收益:在人际交往中更有自信以及更容易得到信任,身体更健康,更关心政治。

没找到中国的数据,如果谁有兴趣,无妨对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