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案的一点新消息

本来不想写的,但我看到我的朋友受本地中文网站极其恶劣的翻译影响太重了……

如果你看过事件的时间线,你应该记得恒天然(Fonterra)给三鹿提供一份关于三聚氰胺的欧盟标准,而之后田文华都是按此行事的,通过将好奶粉混入有问题的产品,将三聚氰胺含量降到欧盟标准20mg/kg的一半,也就是10mg/kg。

在表面上,我觉得如果事实真是如此的话,田文华在这一段上并没有做错什么。不过根据今天英文先驱报的报道,恒天然方面证实他们当时在研究三聚氰胺是什么,对人体有什么危害,也给出过一份找到欧盟文件,不过是“临时”(Provisional)的,而且也不是“标准”,而是一份大概类似于陈述性的文件(statement)。

恒天然方面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声明,虽然有一份欧盟的文件,他们的人在当时明确向三鹿表明,恒天然唯一能够接受的三聚氰胺含量是零。

这点消息不够,但今天的报道和之前中文媒体报道“恒天然董事没有反对(降低三聚氰胺含量而不是召回的决策)”直接冲突。难道是那些狡猾的中国人背着纯洁的洋人干坏事?这可能吗?如果你拥有一个企业43%的股份,知道那个企业生产出了问题,你还不紧紧的盯着你的投资?

我现在觉得两方都很鬼。

更新一下,很多人恒天然在新西兰的经济体中非常重要,但有多么重要?今天还有一则和恒天然有关的新闻,由于国际环境影响,今年从农民那里的收奶价从每公斤6元,降到了5.1元。刚才听电视上说,减少的价值差不多相当于新西兰GDP的0.7%。

媒体中立

当然这世上没有绝对的中立媒体,但我们可以选择尽量接近事实和公众的。我常常说,如果你看XXX指责某个媒体伤害了自己感情,多半意味着那个媒体不小心碰到了该团体的一些痛处。

至于国际媒体,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的第一选择是BBC,你看我blog名字的单词首字母:)没什么特别的原因,一是因为和新西兰同属英国文化,二,人人都指责BBC不公。在英国,无论哪个政党在执政,BBC通常都会遭执政党和在野党一起批评。在西方新闻中热点地区,巴勒斯坦地区,BBC也是被每一方批评不公。

表扬可以是虚假的,但就我们平常人来说,我们的批评通常都是发自内心的,越碰到自己痛处,骂得就越狠。因此我的理论是,不要看一个媒体被如何表扬,而是看其被批评的方面有多广:)

所以我也可以理解BBC和Sky News 拒绝播出慈善团体呼吁救助加沙平民的广告。特别是BBC,其国内台是没有商业广告的,也就是说,一旦在电视上出现了和时事相关的广告,就算是慈善团体的广告,也有可能被误读——更何况这起事件还没有完全结束。另外媒体无法就广告中的内容进行fact-check,因此很容易遭受另一方的责难。以巴问题在西方是一个类似于我天朝台海问题的话题,民众在这个话题的立场高度分裂,而且一个比一个敏感,是谁也得罪不起的。

但无论被怎么批评,BBC还是享受了相当高的自由程度。政府和议会议员最多就是批评,但由于BBC宪章中关于独立的限制,没有一个人直接插手了该事。不过在这个道德勒索横行的时代,BBC应该聪明点,不收广告,倒不如两方的广告全收……如果以色列有类似广告。至少,新闻媒体本身不应该成为新闻焦点。

16号高速枪击案

一直没对奥克兰的这个案子发表评论,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今天也就简单说说。

首先警察在这种情况下是有权开枪的。一名持枪,而且已经开了抢的人物无论如何都应该被认定为危险人物,他的超速逃跑和直接持枪威胁他人更是直接威胁了公众的人身安全。在这种情况下,警察不仅是有权,我认为是有义务开枪,至少要把这名罪犯打得不能动弹。

所以警察开枪导致一名17岁的无辜者Halatau Naitoko丧命的事件,不应该专注于是警察该不该开枪问题上,而是警方是否足够小心避免误伤平民。

根据先驱报的图解,可以看出Naitoko不幸的被困在了枪战当中,大概的情况如下:

警方|——|持枪者|——|在面包车中的Naitoko

三者的位置差不多是一条直线。Naitoko没有机会逃跑,因为在枪战发生时,他追尾了前面一辆车踩了急刹车让警方通过的汽车。至于持枪者,当时正在用枪指着一位卡车司机,而警方在警告无效之后,一共开了五枪,卡车司机和持枪者分别中枪受伤,而在其侧面的Naitoko却不幸被击中头部。

前面那辆车的司机也在躲子弹,据司机事后形容说,她当时感觉到后面的面包车在推她,但在她转过头去看的时候,驾驶室里看不到人。

这次枪击事件对警方还是Naitoko和他的家庭都是不幸的——这是一件那种在“错误地点,错误时间”发生的不幸事件。想象一下,如果警方和持枪者换一个位置,那么击中Naitoko的流弹就很可能来自持枪者,而不是警方。但这会改变什么吗?不见得,我想还是有人会说“警方没有保护好平民”。

但在公众中弥漫着要求警方负责的情绪,要把开枪致死的那名警察送上法庭。新西兰的警察是不带枪的,因此警察开枪都是非常特殊的情况,而且不管有没有造成什么伤害,每一次枪击后警方内部都要调查警方开枪是否合理。警察开枪前已经要考虑再三了,如果一名警员因为执行他的工作而被送上法庭,扔进监狱,那么以后在遇到类似情况时,警方开枪会更加犹豫,更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把警员自己和公众处于危险当中。

无论怎么说,警方需要为Naitoko的死负责,但我并不认为他们做错了什么。警方需要作出赔偿,并且道歉,但把开枪的警员送上法庭可能太过了点。你也许会说这暴露了警方训练不足的现象,也许是的,但那是警方的责任,单名警员不应该为此负责。

2009春晚

先汇报一下,我断断续续看完了CCTV的春节联欢晚会,毕竟没有什么事情做。而且是的,不要怀疑,我还活着:)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节目没几个。

其中一个是相声节目(但我也不记得是哪个了),里面有句话,“多少年前的春晚一个人唱八首歌,今天八个人唱一首歌”。还有一些类似的,但就记住了这句话。至少在我看来,这是明目张胆的公开攻击CCAV,而且这句话真正的讽刺效果在于,晚会后面真就出现八个人甚至十个人唱一首歌的情况。

这次的几个相声节目其实总体来说都不差,虽然都是恶俗和无聊的卖弄,但也偶尔能听到上面那种讽刺。如果题材真的放开了,那还是值得表扬一下CCAV的,如果不是,那相声迟早都会死掉。马东的那个相声不错,听得出来,有一些马季的遗风。

其他就没什么了,我唯一感兴趣就是那几个老人,和“中年老男人”(主持人语)的歌,他们无论出现在哪里我都是要认真聆听的。至于国母和小混混的合作,看上去没啥特别的,而且让我失望的是,我以为国母今年就不独唱了,结果还是有……

更让人失望的是商业往节目中的渗透,你甚至还能听到“百度一下”和什么招行卡。这种广告词,鬼才信商家没给钱。CCAV的本性再一次的暴露无遗,就几个月前百度在CCAV口中还是集虚假,低俗内容之大成的广告搜索引擎,不过一旦有了钱……所以可以看出,CCAV是绝对不可信任的。它可能和我们攻击同一个目标,但目的是绝对不同的。

总体来说,今年的节目非常平庸,就过得去而已,而且总体风格看上去非常像一个小奥运会开幕式,很遗憾,春晚依然是一档政治节目。不过我常常说,从春晚就能看出,D是绝不可能千秋万代的。每次春晚总会有一首歌中间要把我朝先帝的图像挨个放一次——你想想如果我朝皇族真的可以延万代,那,那首歌以后该要有多长才能展示完列祖的图像?

娱乐项目一日不去政治化,CCAV就一日不会得到我的认可。

亲爱的朋友们,新年快乐

还是老习惯,先来首诗冒充一下文化人。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很多人看春运,看到的是官员的腐败和官僚系统的效率低下。这都没错,但我更乐意于看那些比较好的方面,春运展现了中国人能够屹立于世的精神:坚定的信念和不变的情感。无论前方是冰天雪地还是万丈深渊,无论在路上会受到多么大的委屈和困难,每年仍然有上亿的中国人抱着同一个信念:回家团圆过年。

不过我今年没赶这个:(主要是在这边还有很多事要做。

除了中国外交机构之外,不用说,春节是不放假的。不过今年的大年初一正好和奥克兰的地区纪念日是同一天,因此如果你在奥克兰的话,可以熬夜一天看那个什么春节晚会了:)如果你来自国内,不要笑话那些看春节晚会的,因此除了那个,我这里实在没什么值得去看看的春节活动。虽然官方提倡多元文化,华人社区也举办了很多年货市场,表演之类的活动,但我一直不是很愿意去这些地方:我感觉这些活动都或多或少的被唯利是图的商人,或者赚资本的政客给绑架了——如果你来自国内,不妨猜猜每年必办春节活动的商家是哪个?赌场。

唯一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是奥克兰的元宵灯会,如果今年要去的话,我会拍点照片回来:)至于CCAV春节晚会,我不会熬夜看,但如果要重播的话,我还是会看看——否则怎么去批判?:)

至于“春节致辞”,我就不说什么了,该说的客套话在新年时都已经说过了。这不放假始终是一个问题,你始终没有多少过节的感觉,甚至感觉这过节在元旦时已经过了一次,为什么还要来一次?再说现在正是炎夏,天天热的发焦,不知道春在哪里?不过当然,春节的意义远远大于放假,它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和象征之一,无论你处于国内,还是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我们因相同的文化和语言而始终联系在了一起。

过去的一年对很多人是不太顺,但平安就是福,有健康的身体就有了一切。因此,我谨祝愿每一位在看这篇blog的朋友,能有一个祥和,平安的春节和新的一年。

让全世界都能听到老大哥的声音

昨天看到则新闻,说中国要投资450亿元,由新华社负责,办一个“CNN式”的国际英语频道,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提升其形象

先不说CNN和BBC拥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因,先说说中国的对外媒体吧。

我一直认为CCTV在某种程度上,特别是对内广播,和电幕有很多相同点。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新闻联播,无论你在哪里,看的哪个电视频道,这个节目是无法拒绝的(当然,我们至少还有关闭电视的权力)。但问题是,中国现在主要的两个对外的频道,CCTV4 和9都有CCTV的名号。4台就不说了,一般都是中国人或者是熟练中文的外国人在看,两者基本上都属于根本不需要骗的群体,而9台,英文国际频道,就成了老大哥对外的唯一窗口。

新西兰的市场不大,因此在这里落地的只有CCTV9,在Sky卫星电视上可以看到。提供的服务很差,没有节目表,频道也排在很后面而不是和几个新闻频道排在一起,属于基本没有人看的那一种。不过为了支持俺伟大的祖国,刚落地那段时间我还坚持着有事没事都去看看,但还是没能坚持住。相比于BBC,CNN,甚至是Sky News,CCTV 9 怎么看怎么都像一堆垃圾。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CCTV 9 里,无论是哪个新闻节目,世界新闻,亚洲今日;也无论世界发生了什么大事,CCTV9的头条绝大部分时间还是一贯的“某某某视察某地/某某某发表重要讲话”。

有没有人对这种频道感兴趣呢?其实有,毕竟非华人了解中国的渠道并不多。但作为一个宣传机器,CCTV 9是否有效?不见得,你不可能永远把“最好的一面”亮给别人看,人家一旦真的了解了你,也自然而然的会了解你不想让外人知道的那些事情。

但那又怎么样呢?老大哥通常都感情脆弱,而且很爱面子,所以在这方面花钱很大方,全然不顾CCTV 9 的存在而要新开一个电视台。但我不知道他们是否思考过,一个观点偏向极强的宣传机器有可能获得国际影响力吗?

BBC和CNN的国际影响力难道靠的是英国和美国政府的资助?BBC World是商业电视台,但BBC的国际广播服务好像是英国外交部资助的(不过BBC宪章要求BBC对受众,而不是对政府负责);至于CNN,就是一纯粹商业电视台。我也很少在上面看到“美国/英国人民生活很幸福”之类的新闻——难道你认为美国政府在卡特琳娜飓风中救灾不力这种新闻,是CCTV派人全程跟踪采访的?

但我不太喜欢CNN,太美国化(不是美国观点),常常有一些美国国内的新闻我根本不知道在说什么,缺乏国际眼光。但反过来,如果你想关心美国国内的事,例如大选,CNN当然就是更好的选择。BBC WORLD就要稍微好一些,新闻来源比较平衡甚至偏向第三世界,来自英国本土的新闻并不多。

至少我认为,一个成功和受人尊重的媒体,必须包含两个特征:国际观点(Global perspective)和编辑独立(editorial independence)。国际观点就是不能像CCTV那样,这一点我相信如果朝廷想做,是做得到的,作为一个新闻社来说,新华社的眼光比CCTV还是要远一些。但编辑独立……

那个花中国人民钱的宣传机器未来会怎么样还不太好说。但有一点我可以很确定,一个人的宣传,就算有一张戈培尔的嘴,也没有实际行动的说服力来得大。愿意花450亿“改善形象”,却不愿意先把这笔钱花在真正可以改善自己形象的方面——这倒告诉了我很多。

其实就算有这么一个宣传机器又怎么样呢?有些时候,关键的问题不是在于别人怎么看自己,而是自己怎么看自己

附一则网友评法西斯和共产主义的区别:法西斯折磨外国人,共产主义折磨自己人。

三鹿案宣判

先没注意到这消息,倒是TVNZ 7的8点新闻突然关心这事了,随时插播最新判决……

最新的判决情况可以在这里看到

简单看了一眼,和我预料的差不多,田文华的确罪不至死,因为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整个奶粉被污染的情况她在8月之前可能的确不知情,而在知情之后又迅速做出了“貌似安全”的决定,就是把三聚氰胺含量高的奶粉换回,试图把其含量控制在欧盟的安全范围内

当时她也向政府打了报告,但是没得到任何回应——这也许也是她没被判死刑的一个原因,她可能是政府和质监部门幕后操作的知情者之一,如果她死了,搞不好某些消息就从海外冒出来了……

被判死刑的,现在看来有三个,奶贩子,和奶源基地的负责人。为什么会被判死刑,我猜测,主要是因为他们几个是知道牛奶里究竟被加了什么东西的,他们也许更是直接往牛奶里掺三聚氰胺的人物。

其实这案件很简单,搞清楚是谁加的三聚氰胺,又是谁主使的,谁该判死刑就一目了然了。

法西斯……和共产主义

在国外,其实有时候你会挺想念CCTV的,这个电视台和布什的作用差不多,虽然不能给你带来什么新闻,但至少可以让你开怀大笑一下。至少我认为,每天笑一笑比什么真正的新闻要来的重要多了。

今天看到国内的blog,称CCTV转播奥巴马就职时又出问题了,出在奥巴马的这句话当中:

Recall that earlier generations faced down fascism and communism not just with missiles and tanks, but with sturdy alliances and enduring convictions.

简单的翻译就是说,“我们的前辈靠的不仅仅是导弹,而是坚固的同盟和坚强的信念打败了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

从上传的CCTV片段中,可以看到翻译和主持人都是相当慌张的,没有想到奥巴马居然如此恶毒,把法西斯主义和我天朝的基本方针放在一起。当然,不用说,CCTV马上掐断了同声传译。

这是中国媒体,和管理媒体的真理部的一个老毛病:又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明里想让外界觉得“媒体是开放的”,暗地里对那些“反动消息”又是咬牙切齿,于是有中国特色的审查制度就如此产生了。据我所知,中国国内网站上的奥巴马“演讲全文”都或多或少的把这段话做了处理,虽然很多媒体都如此,但大多数都是被逼的,只有环球时报是这方面的高手,喜欢把别人稿件中自己喜欢的那部分拿出来做文章。

我最厌恶的就是这点,做人太无耻,真理部不喜欢奥巴马的演讲,那是他们的权力;他们也有权表达不满,例如让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招待会上再次阐述中国人民的感情问题;但在新闻方面,要么大方点;要么就露骨点,不放奥巴马的演讲。放个不是“全文”的“奥巴马演讲全文”是什么意思?

CCTV和真理部里那些感情容易受伤害的婴幼儿应该扪心自问一下,奥巴马真的说的是天朝吗?我们都知道里面的共产主义指的是苏联和东欧,至于天朝,人家早就把你当资本主义了。如果真理部不喜欢奥巴马把共产主义和纳粹放在同一个档次上,这问题其实应该从他们自身找找原因

其实我个人认为对CCTV来说,这次“出错”是一个好现象。一它直播了奥巴马的演讲,我相信对普通的中国民众来说,看到美国总统就职典礼的直播,感觉应该还是很震撼的,也就是说,直播这个行为本身就和我朝一贯方针不一致了。二,这句话能够出现而没有被卡掉,说明了直播很可能没有延时——想想以前吧,基本上是任何直播都要延时30秒甚至更久,连体育赛事都不例外,而在今天,打败共产主义这句话居然能够出现在CCTV里,不得不说,进步啊。

当然,如果人们坐着什么都不做,当权者是不会改革的。

奥巴马

今天5点左右从床上爬起来看奥巴马的就职,昏昏沉沉的,也没注意到什么,简单说说。

实际上我对在这次金融危机前期上任的国家领导人都是不抱太大希望的。政客依靠选票,而选票怎么来?倒不是要政客做多好,只要超出了选民的期望就行了。对于奥巴马来说,美国,甚至全世界的人们都对他有着很高的期望,在国内被期望解决经济危机,对外要改善美国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还有一个中国。

奥巴马真的有那么神奇吗?不见得。无论你看Obama,还是我们这个小国家的John Key,他们的就职演讲搞都有一个特点——不断的向选民泼冷水,都有类似于“情况不会很快好转”,“我们要坚持住”之类的话语。在这种情况下上任的领袖,和选民的蜜月期通常都会比较短。我们的那位钥匙先生已经开始面对现实了,不过奥巴马可能会长一点,因为他除了代表改变,还代表了美国的多种族社会和“美国梦”。

但无论如何,蜜月期总有结束的一天。

说说奥巴马所带来的政策——逐渐从伊拉克撤军其实是我最不喜欢的一条。伊拉克的烂摊子是美国人创造的,如果美国人走了,责任又会落在“国际社会”身上。但对美国利益,不得不说是有益的。至于经济我不是很懂,但就算再不懂经济的人都知道,奥巴马的援助方案中那么多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基里巴斯国的拖鞋和衬衣。

唯一让我有点耳目一新的是,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说了一句是类似于“美国在消耗全世界资源的时候,也要考虑到那些被影响的人们”。我很少从美国人口中听到这种语言,虽然他后面又说了一句“我们不会为我们的生活方式”道歉,但至少承认了这个问题,总是一个好的开始。奥巴马的政策中包含了“绿色经济”,以经济危机为契机,大量投资环保事业,我觉得是非常值得其他国家,特别是基里巴斯国的4万亿和新西兰国的钥匙先生学习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并不冲突,环境保护只和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冲突。

至于奥巴马究竟怎么样,还需要观察一下。不过他在就职典礼上的口误倒是让我对他满怀信心——也许在这方面,他能继承布什唯一的优点?哈哈。

以色列人不得入内?

虽然新西兰政府在加沙事件中的反应非常之慢,但有“正义感”的新西兰人民还是行动起来了。前段时间就曾经报道过南岛 Invercargill有餐馆拒绝以色列人用餐。今天玩大了,位于Kaikoura 的另外一家咖啡馆也在门外竖起了牌子,宣布不欢迎以色列人,使得以色列人现在在讨论是否要在旅游业方面抵制新西兰

人权法案是明文禁止歧视的,至于禁止以色列人进入餐馆是不是歧视,我可以确定的说,是。人权法案对歧视的定义中有两大要素:公共场合(Areas of public life)和歧视原因(Prohibited grounds)。根据法律的定义,餐馆是公共场合,而且明文禁止对国籍的歧视。

那这些人为什么还有胆做出公开歧视的事情?原因很简单,因为自己是“正义”的一方,歧视“邪恶”天经地义。如果不制止这种思维,后果将会是很危险的。一,谁对谁错并不是餐馆老板说了算,而且用自己的“想法”来抵触法律;二,国家/政府犯罪并不等于这个国家每一个人民都是有罪的,就算有罪也轮不到你餐馆来惩罚。

从此也可以看出,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愤青的思维都是类似的:)也就是觉得自己无限正义,可以为所欲为。但有点让我不好理解的是,我甚至碰到中国学生对最近的几次抵制事件叫好。在愤青的大环境下就算了,问题是你在别人的国家,你才是老外,你才是少数民族。人家今天抵制以色列人,谁知道哪天就轮到了中国人?

还是那个老毛病,愤青抵制别人都是“正义”的,而自己被抵制就是别人“居心不良”。都说在国外的学生眼界会宽很多,虽然我知道有些人除了身体,其他东西都位于,或者都来自伟大的祖国,但其短浅的眼光还是有一些让我不好理解。

就新西兰社会整体来说,根据新西兰先驱报的网上调查,现在只有22%的人支持餐馆的决定,还不算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