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终于学会俺的大名了

如果想搞明白一个人的来龙去脉,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的名字放在Google里。

不过我的名字可能没多少搜,以至于让Google认为Arctosia是一个拼错的单词,询问你是不是想拼“Arctic”。不过今天我检查Google收录页面时,这个建议没有了

难得啊,都快一年了。只是不知道Google什么时候才会认为俺的名字不再敏感

Google如何学习新词的步骤相当神秘。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Google被新西兰以至于全球的女权主义者强烈指责,因为如果你搜”she”(她),Google会返回“你是不是想搜索”he”(他)”。很显然,Google不会蠢到自己主动这样做,我个人认为,应该是he在网上出现的频率远高于she。

如果你不知道我名字的含义……其实没有含义,是我由古希腊语arktos编来的,原意为“熊”,和我另外一个马甲有联系。

【2008大选】工党公布2008年大选党内排名

给非本地读者,新西兰的选举制度和一般直接投票有些不一样。每个选民有两张票,一票给党派,一票给选区议员。和这类似的是台湾,议会的议席由政党选票的多少来分配,具体到个人,如果政党分到的议席比获得的选区多(通常情况下如此),那么剩下的名额将会通过政客们的党内排名递补。

我个人比较赞同这个方法,但这方法也有一个致命弱点:一个人就算输掉了自己的选区,也能通过党内排名进入国会。这不符合民主原则,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被选民否定的人也能进入议会?

工党今天公布了党内排名。先前由于预期工党本届将会损失不少议席,因此政客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席位,党内排名的竞争将会异常的激烈。其实还好。除了有些人退休,递补上去的新面孔之外,人员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动。值得注意的是,这名单上增加了不少少数民族人员

至于华人政客霍建强(Raymond Huo)先生,第一次参政获得了党内排名第21的位置。不算好,但对于第一次参政的人来说,还可以。这个位置进入下届议会是没有问题的,2005年工党有31个通过党内排名进入议会的议员,排名最低一位大概是在第45位左右。

当然,如果工党今年像国家党2002年那样输得没了底,那就不好说了。

整个排名可以在这里看到。我个人预测是,35之前的人都可以算安全,之后就难说了。如果你需要对比,这里是2005年的排名

速度有点慢

我是从28日星期四从图书馆拿出《一九八四》的,到今天为止,280页的书才读完20页不到。这种速度一是因为没有精力,二嘛,英文原文的确有点难懂,语法不同,用词和现代也有一些变化,很多地方你需要反复阅读推敲,才能弄明白奥威尔的原意。

由于才看了20页,没产生出什么大的感想,简单说说。

首先这书本身绝对不是一本适合休闲时阅读的书。书中很多章节,特别是第一次详细介绍电幕(Telescreen)的段落,党员的疯狂,反党分子Goldstein的邪恶,看得让我冷汗直冒——“你没有义务参加两分钟仇恨,但你不得不参加”。

另外一段是主人公温斯顿不由自主地在日记本上写下DOWN WITH BIG BROTHER之后,邻居过来敲门找帮手。邻居两个正在玩耍的小孩,突然围着温斯顿,大叫那些从大人们那里学来的话,“叛徒!思想犯!我要毙了你!”,拿着玩具枪指向温斯顿。温斯顿由于刚刚有了“反动思想”,吓得举起双手,一动也不敢动——他不知道,这两个小孩是真的不懂事的小孩,还是思想警察?他们甚至穿着思想警察的制服。

奥威尔在这方面勾画得很成功,时刻营造一种任何人都可以将你出卖,你任何时候都没有安全的感觉。

为什么我感觉这本书有点难懂的一个原因就是,很多事件,例如当温斯顿回忆自己父母是如何丧命时,这些事件的主次顺序都是混淆的,应该也是故意营造一种“双重思想”的环境。

另外虽然很多人认为奥威尔是在描写苏联和纳粹德国的混合体,但我感觉到里面可能也有美国元素。比如第一空降场(伦敦)使用的货币单位是dollar而不是pound,而英伦三岛的名称,“Floating Fortresses”(浮动堡垒),也说明了这是整个国家的前线。

至于和天朝的比较……有些地方还是很像的。例如大洋国没有“违法犯罪”,因为这个国家就没有法律。不过问题是——这其实更像“事事都是犯罪”,因为没有法律,警察说你犯罪,那就是犯罪。

至于印象比较深的段落,WAR IS PEACE,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这种基本上没读过这书的都知道的口号就不说了。我比较喜欢在温斯顿写下反党言论,被邻居的敲门声吓坏之后,他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段话:

To the future or to the past, to a time when thought is free, when men are different from one another and do not live alone – to a time when truth exists and what is done cannot be undone:

From the age of uniformity, from the age of solitude, from the age of Big Brother, from the age of doublethink – Greetings!

原文并没有加粗最前面三个词,是我加的——未来总是有希望的。

【2008大选】外交部长,温斯顿·彼得斯辞职

看上去新西兰政坛的老手,优先党(New Zealand First)党魁温斯顿·彼得斯(Winston Peters)还是顶不住压力,辞职了。当然我知道这个blog很多读者不是本地人,但我以前提过这个人,详情见此。简单的来说,他隐瞒了部分政党所收受的捐款的信息,而且有可能对议会和全国撒谎,称其对政党接受的捐款不知情。

另外就是通过“白手套”手段处理政党所收到的捐款。这倒无所谓,虽然有争议,但是合法的。不过在新西兰这样一个什么都要透明的国家,一个政客,如果被确定向议会,或者在媒体前公开撒谎,那后果绝对是自杀性的。

彼得斯的外交部长职位从一开始就争议不断。他本人反移民,而且很多人形容他有恐外症(Xenophobia),工党为了在议会中取得多数支持,不得不给他外交部长的位置来换取他的支持,而且还允许他不进入内阁。如果你对英国议会系统不熟悉,不进入内阁意味着外交部长在个人观点上可以不和中央政府保持一致。

我记得澳大利亚还是什么地方的媒体曾经将这称为“笑话”,拿一个有恐外症的人去做外交部长。

彼得斯可以说是新西兰议会中生命力最强盛的党魁之一。无论是左派的工党,还是右派的国家党在台上,他都似乎能准确找准自己的位置……除了当他在政府中拿到职位时,上届国家党政府也没有一个好结果,政府差点崩盘,而彼得斯当时的选票也受到的严重影响。

我不确定彼得斯这次是否也能平安度过难关,在民意调查中,政党的支持率不足以让优先党继续存在于国会,而在他个人的选区,他落后国家党参选人至少10%。

而彼得斯本人现在也在接受严重欺诈调查办公室(Serious Fraud Office)的调查。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尽快把这件事解决掉,大选只有三个月不到,如果他不能解决自己的诉讼,赢得选举的机会几乎是0。

如果优先党真的从此消失,意味着工党失去了组成新一届政府的重要支持,也就是说,工党输掉选举的程度不会只是“小输”。

不过,议会中也将会缺少一个重要的第三党,而在议会中一党独大的情况可能会再次出现,这不太好。

认真地读一本书

如果你是本博的长期订户,你可能会感到惊讶,虽然我常常引用“真理部”,“双重思想”这些名词,但事实上,我从来没有完整读过《1984》这本书,实际上,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认真读过一本书了。

我受互联网影响很大,我的阅读方式是,先读一本书介绍,如果感兴趣的话我就会去读其他人写的读后感,然后去读书中精华之处——这本书就算读完了。没办法,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我虽然常常在公车上,但一看书就头晕:(

最近忙完了,还是尝试一下从头到尾认真读一本书,《1984》影响最大,就先从这本书开始。今天从图书馆中借出了英文版,读书之余顺便加强自己的英文。

我有点担心自己会半途而弃,所以今天给自己立个规矩,我至少在每周日在这个blog里记下读书情况,摘选精彩段落,顺便写写读后感,以此鼓励自己坚持读完。我也欢迎大家监督,如果哪个周日我忘记了,欢迎来骂我“说话不算数”。

大国体育

忙完了,可奥运会也完了:(

这几天看大家讨论奥运留下了什么东西,我的看法是,中国人所热爱的”第一“名号又增加了一个,网络更加开放了(到现在还没被重新封锁,希望我不会在以后回来把这一点删掉),而那几个被划为游行地点的公园,告诉了官员们阳谋这一套还没有过时::申请者几乎个个有去无回——真正的开放和民主还是很远。

政治就不说了,说说”举国体制“这个东西。主要是看了这篇人民网的最新指示:奥运时评二十七:谁说中国不是体育大国

中国的举国体制长期在海内外受到批评。称其违背了体育精神,不公平的竞争,毁掉了那些成绩不够好的运动员的一生。具体例子我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

其实我个人认为,举国体制还是商业化都无所谓。参加体育,谁不是冲着那几个奖牌去的?主要问题是,这些体制的目的是什么。人民网的那篇文章提供的答案则是体制产生金牌,而”金牌大国=体育大国”。至于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争“体育大国”这个名号,原因很简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偷换概念,产生“金牌大国=经济大国=天朝上国”之类的逻辑。

举国体制对那些体育不发达的国家,有时候是合理的。是先有金牌还是先有全民健身就像那个鸡和蛋的问题,一个项目金牌其实也可以鼓励大家参加这项运动;而如果体育发展全部依靠兴趣,商业,虽然也会有效,但所需的时间漫长,需要有一代人,甚至更久的时间在社会中培养出参与体育的文化。

我的结论是,体制只要对开展全民体育有益,那就是合理的。

但我们的问题是,我们似乎忘掉了举国体制——金牌——鼓励全民健身这条路线中最后的那个部分,而把金牌作为了这个体制的目的。大把钱培养运动员不是起带头和广告作用,而是去拿金牌,这个路线变成了举国体制——金牌——民族自信心、为国争光等等。

看看中国最近几届,特别是这一届的奖牌榜就知道了,金牌榜排名前十的国家中,只有中国的金银铜牌数量不成比例。而得了银牌铜牌在场上痛哭的中国运动员更是时有所见。

说到底,又回到了中国人把体育政治化这个老问题上。金牌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导致其在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特别是对于体育部门的官员们来说,远高于发展全民健身的价值,因此很容易造成轻重不分的局面。

只有当有一天我们为了体育本身,而不是为了金牌而去参加体育,我们才会正确看待金牌的意义,而那个时候,中国才是真正体育大国。

地震了

震中所在地(点击大图)(来源:USGS,公有领域)
震中所在地(点击大图)(来源:USGS,公有领域)

不是中国,是这里。。。

在北岛的Hastings-Napier一线,11.25pm。新西兰本地Geonet报告震级为ML 5.9美国USGS现在报告的震级是Mw 5.4,震源深度30公里,震中离主要人口聚居区不到10公里,离奥克兰大约350公里左右。

Hastings-Napier两座城市人口加起来大约10万左右,按照我们的标准来说,不是什么大城市,但按照新西兰的标准,这算是地区中心城市了。

现在还没有具体的损毁报告。地震最高烈度为6度,应该并不是很严重,估计就是打碎几块玻璃。奥克兰一点感觉都没有,不像去年Gisborne外海那次。但根据现在的资料来看,首都惠灵顿可能有感。

希望没什么事……睡觉了。现在已经记录到了至少一次3.5级余震,估计还会有,不过应该没什么破坏力。

另外Geonet有很多很有趣的东西,比如全国各地地震监测站的准实时记录

不好吃的鸡蛋

没什么时间写,破一次例,转一篇吧。

一些人在对待批评的时候常常出现一种“有本事你来做啊!你都没做过凭什么评价别人”这类很奇怪的逻辑。这到不仅仅是限于政治方面的话题,番茄花园被抓的时候也有很多人这样反驳叫好者。

我相信我这里的读者中没有坚持这种观点的人,就不费篇幅解释这种逻辑为什么是错误的了。

很多人常常用鸡蛋来反驳这种逻辑,“是不是要自己下几个鸡蛋出来才有权利评价鸡蛋的口味?”。今天我看到,有网民已经将其演绎了,有点意思,转载一下。我不知道原作者是谁(QQ群里转的),所以无法署名,抱歉。

Read more

价值观

胡紫薇姐姐曾经转过一位法国外交部长的话,称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不会成为大国(这话真好,到哪里都可以用)。

价值观,换个更常见的词来说,就是软实力,文化之类的东西。如果你玩过《文明》(Civilization)这个游戏,对这个东西应该有很深刻的理解。刀枪很重要,但只要有自己的文化足够强势,敌人再强大,只要不被灭族,就有翻盘的机会。

不过中国人还有是一个老毛病——无论什么事,都会以最快的速度将其遗忘。紫微姐姐也就是半年前转的这段话,但现在你在去看舆论,“奥运让中国成为大国”这种观点到处都是,价值观这回事早就忘了,拒绝体育政治化更是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其实我们又能输出什么价值观呢?就像对待金晶或者刘翔那样的人格分裂症状?还是像何可欣年龄或者开幕式假唱那样作假?

不要和我说何可欣年龄问题是媒体报道失误。那么多家媒体真的就能报错一个人的年龄?包括.gov.cn结尾的体育局网站(原页面被删,这是Google快照)?对不起,在有更让人信服的证据之前,我认为一些成年人的诚信是有问题的,有种就别删这些页面,既然问心无愧,那又何必隐瞒呢?

事实就是,我们根本就没有价值观,国家利益就是我们的价值观,为了做一个“中国人”,可以放弃一些做“人”的基本准则。

就算有这个的所谓价值观,那也掌握在了真理部的手中。从何可欣这件事中可以看出真理部的厉害之处,再久远的资料,只要是不合老大哥意的,统统的都可以找出来抹杀掉。“谁掌握了现在,谁就掌握了过去”,你现在在网上再也找不到有何可欣“错误年龄”的新闻报道了,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一个不幸的人被彻底从记录中抹杀掉,变成奥吉尔维同志。

其实话说回来,虽然何可欣的两个年龄中有一个是假的,但我更倾向于认为她确实有16岁,而城运会的年龄是假的。

这个女孩应该是第一次参加类似奥运级别的国际比赛,以前只在国内“交流”——而城运会是有年龄限制的。我觉得官方不太可能会那么傻开国际玩笑,应该是国内体育局把她的年龄改小了。原以为只是在自己家里开一次玩笑,和“国际形象”无关。可是没想到的是,说谎怎么都会留下痕迹,还是被洋人们发现了。

所以那些说“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世界”的人,也应该明白,洋人不是傻瓜,他们有自己的眼睛,不会轻易的上当。与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把自己搞成人格分裂,还不如大大方方的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真实的才是最美的,而不是打肿脸充胖子。

要发展我们的自己的价值观,就应该从正确认清自己的价值开始。

———

继续繁忙中,我还要消失两个星期左右吧。

始终不是一场纯粹的奥运会

以前我就在想,那些天天说要把体育和政治分开的人,要求一场”纯粹的运动会“的那些人,有哪些又是真正的懂哪怕是一丁点体育的?

李娜昨天在网球比赛中被淘汰出局。这倒无所谓,但比赛中间她对观众叫了一句“shut up”(闭嘴),很多FF们就不干了。

我看了新闻报道中的片段,实话说,那此起彼伏的加油声实在是大得吓人。特别是每当李娜击到或者将要击球时,那声音简直是……

我就不说素质的问题了。但这种现象的出现告诉了我很明显的一点:坐在观众席中的中国观众,恐怕就没有几个有一丁点网球知识的,不然都应该知道,网球是一项要求安静的运动,欢呼鼓掌可以,但是要在已经确定比赛者得分/死球之后。

虽然那句shut up有点情绪失控,但我觉得是完全情有可原的。观众吼完,比赛结束,他们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可运动员不一样,比赛就是他们的全部,备战四年就是为了这一天,所以他们要求绝对的专心。就像有个人在你专心工作时大吼大叫,谁都会不高兴。

不知者无罪,但据说李娜的那场比赛中,官方是数次提醒要求安静的。其实还得感谢李娜吼的是英文,虽然她无论吼哪国语言都会被FF们骂,但吼英文,至少说明那不是针对中国观众的,外媒也少了一点素材。

据说这种情况不少见。在体操和比赛中,热烈的加油声也是导致运动员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比赛还没结束,只是刚刚完成了一个高难度动作,观众们马上就开始大吼大叫,全然不顾比赛还在进行当中——这太可怕了,体操一个闪失可能就不仅仅是失利的后果了。

总得来说,这些事情给我的感觉是,一些观众们是去表现自己“爱国情操”,而不是去看比赛的。要让别人知道自己多“爱国”,不出点声音哪行?不信你看看这里的评论就知道了,“是中国人就……”,“李娜不配做中国人……”。这和以前各次事件中的暴民没有区别,“爱国无罪”,所有影响到他们所谓“爱国行为”的人都是汉奸。

爱国本身是无罪,可那些以爱国为名而做出的事情就不一定了。

不过还好跑步不是一项要求安静的运动——否则我真为刘翔感到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