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最后一贴 – 圣诞、新年快乐!

圣诞节就在眼前了,大家差不多都放假了。除了不过圣诞的国内还在就各种各样的事情吵来吵去,新西兰几乎是已经陷入全面停顿了……除了试图多卖些东西,在金融危机中挣扎的商店之外。借这个机会我也可能会离开奥克兰,换个地方旅游一下:)同时我可以确定,新年之前我不太可能回到这个blog了,因此这应该是2008的最后一贴。

2008年对中国人,对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很不顺的一年。这一年的太多灾难和不幸我也不想再重复了。但人类和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对“明天”有清晰的概念。老布什的副总统丹·奎尔(和小布什口误一样多的人)有一句经典名言:“明天的未来将会更好(The future will be better tomorrow)”,虽然在英文里听起来很搞笑,但实际上道理并没错,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一直在为更好的未来奋斗着,而明天,也将会如此。

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开始,无论你是这个blog的长期读者(我知道不多:)),还是偶然到访,我都祝愿你能将2008一切不愉快的过去抛在脑后。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无论怎么惋惜也不能改变;但向前看,未来却是实实的掌握在你我的手中。

不过我也常常说,做人对任何事情也不要太好强,让自己轻松一点。能抓住的东西当然不能放弃,但在自己能力之外的,let it go,不要过于执着,自己满意就好。无论在什么时候,如果你感觉自己太累,那么不妨休息一下,不要永远为明天努力,享受一下今天,回头看看过去,看看你的成就,你将会找到让自己面对未来的力量。

最后要感谢一下本blog的长期读者。无论你是潜水的还是常出来冒泡的,我都想让你知道,你是让我继续保持这个blog的唯一动力。我期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从你们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

我将会在新年之后回来。衷心祝愿每一位朋友有一个快乐、安全的假期。

咱们2009再见。

最近太严重了,换一下话题

很多严重的话题把我搞得快要窒息了。上一篇随便乱写的08宪章就因为里面有这几个字,都有大量的访客从搜索引擎那里过来。

休息一下,你是长期读者的话,你知道我又要干什么了。从youtube里挖一堆视频出来,特别是电视上的优秀广告(当然,背后的原因是版权问题更少)。和以前一样,为了照顾不谙英文的国内读者,我选的视频通常不懂英文也能看懂。使用阅读器的同学可能看不到,请移步页面。

第一个是国家地理频道(澳大利亚版)的宣传片。如果你来自其他国家,也不妨看看,因为这个片段只出现在了澳大利亚版的电视上。就我来说,这是我在新西兰的电视上看到最精致,艺术的广告。

第二个广告有些无厘头,一只敲鼓的猩猩,而广告试图向你兜售的是……巧克力。这个广告最先于2007年在英国播出,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观众在一年后看到了这个广告。在英国这广告据说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一扫吉百利巧克力之前的颓势,甚至连维基百科都有这个广告的条目。在新西兰,这个广告帮助了里面那首歌曲重新登上单曲排行榜首位。

但我仍然不能理解这广告的真实含义以及为什么那么受欢迎——一只猩猩和巧克力有什么联系?

第三个不算是广告,怎么说,是Kiwi民谣吧?”We don’t know how lucky we are”(我们不知道自己有多幸运),向任何一个人提起这名字基本上都知道这首歌。这个需要相当严重的英文能力,如果你能在不在国外居住的前提下听懂下面的新西兰口音,我可以说你去任何英语国家都没有问题。如果你来自本地的话,这段视频中至少有一个名人是你熟悉的。

最后来点可爱的。新西兰电信有几个广告用过猫鼬,下面是其中一个。歌词的大意是“因为你走了,我显得一无所措,不知道该干什么,不习惯你不在的时候。”——所以就打电话吧。另外还有一个类似的广告, 在这里

08宪章

发现我到现在还没说这时髦的东西,顺便说说。

这东西刚出现的时候根本没有引起我的注意,那长长的签名给我的感觉是这东西太长了——在Google Reader里,一篇东西的长度超过一定程度我就没有兴趣读了,除非开头几句话能够引起我的兴趣。但那读完开头几句我就放弃了——我印象中有一本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东西写得比这玩意儿更好,上面所勾画出的社会和国家简直就是人间天堂,我要签字,肯定也是会去先签那个要求认真实行宪法,不仅仅因为那是官方的,而且签了还没有人身安全的问题。

这就是中国民ZHU运动的一个主要问题,只有空洞口号和理论,缺乏具体的设想和规划。他们应该学学D,对高级知识份子说“我们要进入小康社会”,对一般普通大众说“要让你每天都吃得起鸡鸭”,这获得的效果不知道要好多少倍。要改变现状,在知识份子之间搞小规模活动是绝对不够的,必须要大众化。

不过因为别人说了几句话就把他抓起来,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那么多年了,D还是和以前一样,死要面子活受罪,就和一个爱哭的大姑娘一样,最怕别人说她不漂亮——但可怕的问题是,这个大姑娘公检法三权全有了。

但D这一次绝对是在玩火,很多中国社会的重大政治事件其实都仅仅是由一个人的消失所引起的,如果D不改掉这种坏习惯,谁知道哪一次抓的人就是“那一个人”?

真的吗?

嗯……薛乃印又出新闻了

这回我仔细阅读了一次,确定不是搞笑新闻。

他的审判还有至少半年的时间,那么中间这半年该怎么办?他的律师说:把他保释出来!

为什么?不会对公众造成危害吗?或者是薛乃印给了他律师很多钱,让他努力工作?正好相反,律师Chris Comesky说薛乃印没钱了他得出来打工挣钱,才能支付律师费

律师,房地产经纪都是属于最狠的职业……

———

更新:薛乃印的申请似乎将要被取消,因为得到了国家的法律援助。

五毛党

五毛党名扬海外
五毛党名扬海外

看到这则新闻,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觉得瑞士媒体胆子太大了,不怕被五毛党的口水给淹没。明明是5毛钱,怎么换个单位就成了5分钱,这不是故意玩弄文字技巧,把五毛说得一钱不值嘛!

先赞一下环球时报,不过同时我也要表示一下担心,如果外媒都被攻占了,环球时报没有谣言可以辟,没有污蔑可以反驳了,它要靠什么吃饭?哈哈,不开玩笑,认真说说五毛党。

五毛党(学名:网络评论员)这种拿钱为D在网上说话的动物是否存在还有一些争议,不过我是坚信他们是存在的——因为有太多直接或者间接的证据从社会各个方面披露出来,证实他们的存在。我认为维基百科上关于网络评论员第一次出现于南京大学BBS,每贴拿五毛等的记录都是不对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五毛党”这个名词本身好像就是因为一份被泄露出来的文件而产生的,文件中的确称一贴5毛,只是年代有些远,我Google搜索了半天,也没挖出这篇印象中的记录。

就算这些东西都不作数,你我的眼睛总还是管用的吧?如果你是做网站,特别是做论坛的,如果规模够大的话,通常都会吸引五毛党前来。我一个做网站的朋友就和我讨论过,一般的五毛党非常容易辨认,他们的活动就是粘贴那些“弘扬主旋律”或者是“辟谣”的新闻。他们很少回应真实网友的对话,就算开骂上了也不会做声——因为除了贴新闻之外,他们可能是没有钱的,既然这样,还不如贴完东西拿钱走人。

这种五毛每贴拿5毛钱我觉得比较合理(不知道五毛的工资是否根据物价调涨?)。但有人怀疑说还有那种会制作原创内容,参与网民讨论的五毛,这种人很难辨认,所以我也不好说有还是没有,但如果有的话,他们应该是属于高级五毛之类的,我觉得他们一贴的价值也应该远超5毛。

五毛党已经有好几年的历史了,我觉得这个策略还是非常成功的。如果你无法用从上到下那种方式控制民意,那么换个方向,去冒充民意,或者从民意内部来控制他们,常常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毛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就算不能冒充或者改变民意,它至少也能搅浑水——让人们分不清谁是真正拿钱说话的,谁是真正的普通老百姓,如果你是老网民你应该有这个感觉,2000前我们通常觉得网上的东西一般来说都还是算可信的,那现在呢?反正我每每读到网络流言,我都要考虑是否可信。

这也导致了“人民群众”中间的内乱。一些人开始把那些观点不合的人称为“五毛党”。我觉得这个功能比五毛党的最初功能来的更有效,因为冒充总有被戳穿的那一天,而制造内乱所持续的时间更长,而且会让被称为五毛党的无辜群众和D靠得更近。一个笑话是,那些被指责的无辜群众反击对方是拿5美毛的,结果反倒被笑话说拿人民币的嫉妒拿美元的——我发一贴拿“美元五毛”,比你那个“人民币五毛”多七八倍!大家都不服气,因此另一个名词,“五美分党”就正式成立了。

至于“五美分党”有没有,和五毛党不同的是,我没看到任何可靠的证据,哪怕是主要媒体上的一篇报道——所有网络中关于五美分党的文章基本上都是个人执笔,是不是杜撰,那就不好说了。所以我觉得说五美分党存在有些缺乏证据,但如果说他们没有,我也不敢肯定。不过如果有的话,我觉得规模不会太大,“美分党”似乎通常出现于他们该在的地方(偏右的论坛和blog),而五毛党似乎是到处可见。

无论是哪一方,我都认为,拿钱说话本没有并没有什么错,但既然是拿钱说话,你就得告诉大家你说话是拿了钱的,不然的话,这和你那些参加了安利的亲戚朋友,那些背后贪污的议员,或者是收钱的记者有什么区别?

至于最近的这次事件和五毛有没有关系?拿五毛或者五分的肯定都出动了,但说话的不一定都是拿钱的。所以当然如果你没有证据,也请不要给别人乱扣帽子,不利于人民群众的团结:)是五分还是五毛党,迟早会露馅。

一点伪科普文章,仅博一笑。

国家党一周的新政

讨论完感情问题,我还没忘本地的读者。议会上个星期就重新开会了,在这一个星期之间,国家党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来满足他们的承诺,简单介绍一下。

保释法(Bail Act) —— 国家党的修改试图让犯人更难获得保释的机会。不过其实改掉的就是几个字,把考虑是否保释的条件中的“real and significant risk” 简化成了“risk”,也就是说,只要对保释的嫌疑犯有任何疑问,就可以拒绝保释,而不是先证明那些可能的危险是“确实存在、相当严重的”。

理论上来说这是不错,让那些有可能造成问题的人保释更困难,我赞成这样的法案,不过还要看法律通过后的实际操作,和资源是否充足。

教育法(Education Act) ——主要是加入国家党在选前的承诺,也就是制定全国的英语和数学标准,学校都必须依这样的标准行事。标准本身并不是坏事,但我不认为这能解决那些较差学生的问题。至少我感觉,新西兰教育系统的问题在于学生和社会,而不是在于老师不懂应该教什么,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Standards。

一是整个社会都有一种anti-knowledge的倾向,近年来要好些,但还是有,这主要体现在大学学历和非大学学历工资之间的差异。要说起这个话题会扯很远,因为知识在社会中的受尊重程度是和经济形态相关的,如果市场中只需要大量办公室接电话的职员,或者是水果工,那当然不需要太高的能力,能数数会认字不就够了。

而且那些成绩不好和“问题学生”,他们背景总是相似的,家庭中通常没有重视教育的文化,而(特别是问题少年)的家庭通常也和低收入,福利户联系在一起。这是社会问题,不是教育问题,因此我不认为该法案的另一修改,也就是加大对家长不注册自己孩子上课和让他们翘课的金钱惩罚(最高金额甚至是$3,000),会取得什么作用——罚就罚吧,反正最后买单的也是Work and Income,也就是纳税人的钱从左口袋换到右口袋,真正有问题的家长并不会受到太多“伤害”。

税务法 (Taxation Act) —— 也就是大家都的关心减税承诺,这个东西我想任何人都比我这个经济白痴熟悉,再说国家党也已宣传很久了,所以我就不评论了,自己看法案吧。至于减税好不好,见仁见智。

工作关系法 (Employment Relations Act) —— 这是导致很多争吵的一个修改。国家党加上了员工的90天试用期限,支持者说这会鼓励小企业雇佣新的员工,而不用担心碰到“坏员工”而无法开除;反对者说这会严重损害工作者权益,因为雇主可以在90天随时开掉员工,而不用给出任何理由。

法案和报道中的介绍以及人们的理解是有差别的。首先90天的试用期不是必须的,那只是一个最长期限,一切依雇佣合同而定;二试用期也不是必须的。在这两点上面,我比较赞同,把选择的权利留给雇主和员工,而不是强制性规定。

不过还是有漏洞的。新修改只说了雇主可以在试用期里内可以开掉员工,而并没有要求雇主给出任何解释。当然,国家党的宣传是说这是让雇主开掉那些不工作或者工作不努力的员工,但中间是有问题的,因为员工是否努力工作是一个相当难测量的标准,雇主完全有能力用这个理由,或者只是说“他太懒了”而开掉任何试用期间的员工,而且法案明确规定如果员工在这种情况下被开除,员工不能以”unjustified dismissal”起诉雇主。对那些“不善良”的雇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法律。

当然,对一些华人雇主来说,有没有这条法律都无所谓,不过当然有了更好。

另外一个没有怎么报导的小修改是,原本雇主因为雇员参加了“KiwiSaver”而在工资等方面给予不同待遇的话,是算在工作歧视里面的,国家党把这一条给移除了——有点像是慢性消灭这个养老金计划。

南京大屠杀71周年

没什么意思,发一篇blog,说明没忘。历史问题可以原谅,但不能遗忘。

但牢记历史不仅仅是牢记仇恨——让我感到很失望的是,很多人知道辛德勒是谁,但却不识救下数十万中国人的约翰•拉贝。我们缅怀这种历史悲剧的目的本应是为了找回泯灭的人性,以让类似悲剧永不再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发生。

以图图主教的一句话共勉:

“没有真相就没有和解,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wordpress 2.7/更新通知

我一直在等这个版本,因为里面有一个我很想要的原生功能——回复评论。不过在我的另一个blog上面试了之后……我想我还暂时没那个本事。新加的那个wp_list_comments还没有完整的教程,但用原生回复功能还必须要调用它——这意味着整个样式要重做,而且好像需要修改functions.php。

这已经完全超出一个技术白痴的能力了,因此我还需要点时间才能完全搞懂这些东西,或者偷下懒,过几天看谁做出比较不错的模板了我偷来改就行了——在此之前,这事还是先放一段时间吧。

不过2.7还是值得更新的,特别是对于我这种有升级狂的人来说。但今天更新英文那边的时候出了些问题,所以事先说一下,如果明天中午12时(北京时间早7时)之后访问不了这里,或者出现各式各样的奇特错误页面,不要惊奇,那是我在乱搞,我保证会把需要的时间压倒最低。

blog正在更新中,一会儿就好……

好像好了,

——–

从那个著名的开源模板revolution那里偷了几段CSS过来,鼓捣了一整天,终于把回复功能加上了。中间改了一下我原来的样式,所以如果你发现了什么bug,不妨告诉我一声?

外交辞令

前天那篇研究调查中国人民感情的blog让周围很多人骂我闲的没事干。其实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维基百科你可以搞清楚那些小国家的确切位置在何方,而且也能有很多政治方面的发现,前面我说了一个,今天在说一个:外交辞令。不开玩笑了,认真说说。

有一些人问某某,或者某某国为什么没在图上(其实作为一名中国人来说,那些真正伤害了我感情的国家没几个在图上),原因是,中国方面在对同一件事的外交辞令是有差别的。例如牦牛王,他访问过的国家不可计数,随便数一下:从离我最近的澳大利亚,新西兰说起,到北美的传统伤害中国人民感情国家,再到欧洲,再到我们的好邻居,老朋友,像是俄罗斯之类的国家,都有牦牛王的足印。

但中国方面的反应是非常不同的。在北美,无论是加拿大还是美国,中国官方用的都是“伤害感情”这样的短语。但像在法国这次,法国总统萨科齐只去见他就被批得狗血淋头,而波兰总理不仅见了他,而且是在波兰领土上见的(而且还让萨科齐在波兰见牦牛王),而且还授予了牦牛王荣誉市民称号,按常理,怎么说都应该罪加三等,至少也得是个“非常严重地伤害了感情”,但波兰得到的只是中国外交部不痛不痒的“望波兰重视对华关系”。

而俄罗斯也是接待过牦牛王的国家, 虽然并没有重要官员见了他,但中国的回应相比之下仍然很软,只是简单的一句“我们不理解”。

我的结论是:越“反动”的国家,越容易在外交语言中导致我们的感情被伤害。

但有一个特例:澳大利亚。作为美国在亚洲的副警长,我原以为中国至少得有一个类似于下面的文件夹吧?

来自The Simpsons,第六季第16集
来自The Simpsons,第六季第16集

但真的没有,就算是牦牛王在澳大利亚呆了无数天,换来的也只是一个“强烈反对”。单位里的人说可能是因为澳大利亚有中国需要的那些矿产?我觉得就是运气好而已,比澳大利亚重要的经济体多着呢。

你也许会说,新西兰也没有在牦牛王这件事上伤害过大家感情,但至少我觉得,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是不太可比的。澳大利亚是G8国家,世界大国,而新西兰我一直认为,只是徒有一个“西方国家”帽子而已。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特例,不过今天困了,暂时先放这里,有空再捡起来写。

环境部简报

如果你对新西兰制度熟悉的话,你应该知道每次选举之前政府的各个部门都会给未来的部长写一份简报。这些简报可以说是最有价值的政府政策文件,是部门里的“专家”对自己部门责任区域的看法(正式说法是“对新任部长的建议”),而这些看法通常比政客的争吵更为准确,而且简报都是在选举前完成的,因此受到的政治因素影响相对较小。

这些简报只在选举之后逐渐公布。我通常只关心从环境部(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来的那一份,今天下午两点已经公布了。简单说一下。

第一个最为大家关心的话题,资源管理法(Resource Management Act),国家党上任百日内要改革的项目之一。环境部的看法是:

  • 这部法律无法将资源管理的效益最大化,也就是说,整个法律需要的程序浪费了太多资源,并且费时。
  • 不确定性,资源管理法的实施通常是由地方政府负责的,而中央政府没有一个导向。
  • 先到先占的缺陷 – 淡水,海岸管理等等,造成资源分配不公。
  • 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资源和人手处理资源管理法的相关事宜。

其他方面我太熟悉了,我看了一下,那些建议中也没什么新的东西。但在环境部的报告中,多次称让新西兰达到其国际协议中的相关责任(京都协议书)是坚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可或缺——Rodney Hide想要废除Carbon Credits 这一条似乎有一些难度了。

报告全文在这里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