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全世界都能听到老大哥的声音

昨天看到则新闻,说中国要投资450亿元,由新华社负责,办一个“CNN式”的国际英语频道,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提升其形象

先不说CNN和BBC拥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因,先说说中国的对外媒体吧。

我一直认为CCTV在某种程度上,特别是对内广播,和电幕有很多相同点。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新闻联播,无论你在哪里,看的哪个电视频道,这个节目是无法拒绝的(当然,我们至少还有关闭电视的权力)。但问题是,中国现在主要的两个对外的频道,CCTV4 和9都有CCTV的名号。4台就不说了,一般都是中国人或者是熟练中文的外国人在看,两者基本上都属于根本不需要骗的群体,而9台,英文国际频道,就成了老大哥对外的唯一窗口。

新西兰的市场不大,因此在这里落地的只有CCTV9,在Sky卫星电视上可以看到。提供的服务很差,没有节目表,频道也排在很后面而不是和几个新闻频道排在一起,属于基本没有人看的那一种。不过为了支持俺伟大的祖国,刚落地那段时间我还坚持着有事没事都去看看,但还是没能坚持住。相比于BBC,CNN,甚至是Sky News,CCTV 9 怎么看怎么都像一堆垃圾。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CCTV 9 里,无论是哪个新闻节目,世界新闻,亚洲今日;也无论世界发生了什么大事,CCTV9的头条绝大部分时间还是一贯的“某某某视察某地/某某某发表重要讲话”。

有没有人对这种频道感兴趣呢?其实有,毕竟非华人了解中国的渠道并不多。但作为一个宣传机器,CCTV 9是否有效?不见得,你不可能永远把“最好的一面”亮给别人看,人家一旦真的了解了你,也自然而然的会了解你不想让外人知道的那些事情。

但那又怎么样呢?老大哥通常都感情脆弱,而且很爱面子,所以在这方面花钱很大方,全然不顾CCTV 9 的存在而要新开一个电视台。但我不知道他们是否思考过,一个观点偏向极强的宣传机器有可能获得国际影响力吗?

BBC和CNN的国际影响力难道靠的是英国和美国政府的资助?BBC World是商业电视台,但BBC的国际广播服务好像是英国外交部资助的(不过BBC宪章要求BBC对受众,而不是对政府负责);至于CNN,就是一纯粹商业电视台。我也很少在上面看到“美国/英国人民生活很幸福”之类的新闻——难道你认为美国政府在卡特琳娜飓风中救灾不力这种新闻,是CCTV派人全程跟踪采访的?

但我不太喜欢CNN,太美国化(不是美国观点),常常有一些美国国内的新闻我根本不知道在说什么,缺乏国际眼光。但反过来,如果你想关心美国国内的事,例如大选,CNN当然就是更好的选择。BBC WORLD就要稍微好一些,新闻来源比较平衡甚至偏向第三世界,来自英国本土的新闻并不多。

至少我认为,一个成功和受人尊重的媒体,必须包含两个特征:国际观点(Global perspective)和编辑独立(editorial independence)。国际观点就是不能像CCTV那样,这一点我相信如果朝廷想做,是做得到的,作为一个新闻社来说,新华社的眼光比CCTV还是要远一些。但编辑独立……

那个花中国人民钱的宣传机器未来会怎么样还不太好说。但有一点我可以很确定,一个人的宣传,就算有一张戈培尔的嘴,也没有实际行动的说服力来得大。愿意花450亿“改善形象”,却不愿意先把这笔钱花在真正可以改善自己形象的方面——这倒告诉了我很多。

其实就算有这么一个宣传机器又怎么样呢?有些时候,关键的问题不是在于别人怎么看自己,而是自己怎么看自己

附一则网友评法西斯和共产主义的区别:法西斯折磨外国人,共产主义折磨自己人。

三鹿案宣判

先没注意到这消息,倒是TVNZ 7的8点新闻突然关心这事了,随时插播最新判决……

最新的判决情况可以在这里看到

简单看了一眼,和我预料的差不多,田文华的确罪不至死,因为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整个奶粉被污染的情况她在8月之前可能的确不知情,而在知情之后又迅速做出了“貌似安全”的决定,就是把三聚氰胺含量高的奶粉换回,试图把其含量控制在欧盟的安全范围内

当时她也向政府打了报告,但是没得到任何回应——这也许也是她没被判死刑的一个原因,她可能是政府和质监部门幕后操作的知情者之一,如果她死了,搞不好某些消息就从海外冒出来了……

被判死刑的,现在看来有三个,奶贩子,和奶源基地的负责人。为什么会被判死刑,我猜测,主要是因为他们几个是知道牛奶里究竟被加了什么东西的,他们也许更是直接往牛奶里掺三聚氰胺的人物。

其实这案件很简单,搞清楚是谁加的三聚氰胺,又是谁主使的,谁该判死刑就一目了然了。

以色列人不得入内?

虽然新西兰政府在加沙事件中的反应非常之慢,但有“正义感”的新西兰人民还是行动起来了。前段时间就曾经报道过南岛 Invercargill有餐馆拒绝以色列人用餐。今天玩大了,位于Kaikoura 的另外一家咖啡馆也在门外竖起了牌子,宣布不欢迎以色列人,使得以色列人现在在讨论是否要在旅游业方面抵制新西兰

人权法案是明文禁止歧视的,至于禁止以色列人进入餐馆是不是歧视,我可以确定的说,是。人权法案对歧视的定义中有两大要素:公共场合(Areas of public life)和歧视原因(Prohibited grounds)。根据法律的定义,餐馆是公共场合,而且明文禁止对国籍的歧视。

那这些人为什么还有胆做出公开歧视的事情?原因很简单,因为自己是“正义”的一方,歧视“邪恶”天经地义。如果不制止这种思维,后果将会是很危险的。一,谁对谁错并不是餐馆老板说了算,而且用自己的“想法”来抵触法律;二,国家/政府犯罪并不等于这个国家每一个人民都是有罪的,就算有罪也轮不到你餐馆来惩罚。

从此也可以看出,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愤青的思维都是类似的:)也就是觉得自己无限正义,可以为所欲为。但有点让我不好理解的是,我甚至碰到中国学生对最近的几次抵制事件叫好。在愤青的大环境下就算了,问题是你在别人的国家,你才是老外,你才是少数民族。人家今天抵制以色列人,谁知道哪天就轮到了中国人?

还是那个老毛病,愤青抵制别人都是“正义”的,而自己被抵制就是别人“居心不良”。都说在国外的学生眼界会宽很多,虽然我知道有些人除了身体,其他东西都位于,或者都来自伟大的祖国,但其短浅的眼光还是有一些让我不好理解。

就新西兰社会整体来说,根据新西兰先驱报的网上调查,现在只有22%的人支持餐馆的决定,还不算太高……

低俗到底

补充一下对最近网络扫荡的看法

我比较关心网络,因此这几天一直在关注这个“低俗风暴”事件。那个公布低俗网站的什么什么中心好像上了瘾一般,最近又把一批网站打成了“低俗网站”,其中包括MSN和myspace。我敢打赌,每一位中国网民都访问过至少一个被公布的“低俗网站”,也就是说,我们中绝大部分人不仅是精神病,而且还是一个低俗的人。

那要如何才能让自己不低俗,做一个纯粹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呢?很简单,你在低俗网站中心就能找到答案:

我想我如果天天看这些网站,我也不会有精神病了。感谢D。
我想我如果天天看这些网站,我也不会有精神病了。感谢D。

如果你记性不错的话,你可能会记得就在1个月前,中国网络也有一次类似的严打——如果你不知道的话,也不是你的错,因为官方并没有大加宣传。那次严打更注重于政治敏感的内容,当时因为压力,短期内产生的效果相当明显,基本上每一个门户网站的首页上都被迫删除了部分常规栏目;而在非网络媒体方面,南方集团的报纸……永远都处于挨打的最前线,损失了江艺平。

但我不认为那次严打是成功的,除了成功的移除了南方的江艺平,一旦严打结束,那些D不喜欢的“小道消息”又迅速的出现在了各大网站的页面上。

有这个背景,这回的严打就比较容易理解了。D意识到直接对付“政治敏感”内容是无效的,因为D不好意思公开打击那些网站,毕竟这有违自己“伟光正”的图像。而用一个名义上的非政府组织以“保护青少年”和“低俗”这种名义来进行打击,不仅可以公开,而且可以造成社会压力。“低俗”这个词是深得“不折腾”真传的,它们俩都像中国法律一样,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没有一个确切的含义,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做出不同的解释。

但只是严打大网站可能是不够的,因为真正的“谣言”和“网特”都在二三线网站和个人blog之上,因此可能在把火烧到这些网站之前,“反低俗”是不会结束的。如果我的判断正确的话,中国网络在今年的前途十分黯淡,连个人blog可能都逃不过,服务器或者BSP在国内和平时传谣比较猖狂的个人blog今年要特别当心。如果你是这样的blog作者,以防万一,先自己把内容备份好吧——牛博网已经又一次倒下了,还不抓紧时间?

低俗

本来不想说这个的,但最近实在没啥有趣的东西,老是不更新会让这里荒废。

我不想说,因为这些官方口中所谓的低俗内容其实和他们的目的没有一点关系,再说“净化网络”的“民众呼声”很早就有了,但结果怎么样呢?喜欢“低俗”内容的人们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不喜欢低俗内容的“网民”也会主动净化自己,把人民网,新华搜索之类的网站设为自己的首页。习以为常,就不觉得有什么好说的了。

基本上每一次这种”净化“都打着“保护青少年的旗号,如果你还记得我那篇关于逻辑的blog,这又是一个”think of the children“的诉诸感情的宣传方式。但这些净化活动,或者是妖魔化网络的行为,他们要真正对付的是谁?你和我都知道,就不说了。

因此他们就要先把我打成精神病,然后把我常常使用的网站全部打成低俗网站,期望会强迫我只使用他们的“官办搜索”,只看人民日报。但问题是,这些网站就不低俗么?感谢强大的新华搜索,你会觉得无论用谁的标准来评判,新华网都是一个色窟,这个这个这个,或者是这个。另外国新办副主任很不喜欢走光的内容,我想他针对的应该也是新华网

事实就是如此,中国互联网在长期的高压管理下,你要“无意中”看到“低俗内容”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但如果你要刻意去找这些内容,那是永远都找得到的。Google有着相当强大的色情和文字过滤系统,但前提是你要去打开这个过滤功能。但如果那些“低俗网站名单”的制定者把所有过滤全部关掉,然后绞尽脑汁去搜那些“关键词”,然后指责那些搜索引擎“低俗”,那我只能说,如果以Google为代表的搜索引擎真的那么低俗,我就只能用低贱来形容那些所谓“管理者”了。

这种大面积公布“低俗网站”的行动,从网站的角度来看,还有另外一层意义。它是一种对各网站的宣示,向他们威吓“我才是你们的老板,不要不知好歹”。如果你不涉IT,可能无法理解,但你看到各个网站对这个半政府组织的指责做出的道歉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对于互联网来说,2009不是一个好年头,2008年对于媒体的多次严打预示着今年的环境会更糟糕。

最后附送一段在英文网络世界传了很久的“网瘾判断标准”(其实很多中文的玩笑都是从这里来的),大家都幽默一下,不要太严肃了。

  • IT公司的技术支持向你寻求帮助(Tech Support calls “YOU” for help.)
  • 清晨两点,你起床上厕所,却打开了电脑( You get up at 2 a.m. to go to the bathroom but turn on computer instead)
  • 你双击电视机遥控器(You double click your TV remote. )
  • 你的狗离开了你(Your dog leaves you)
  • 你成功的发展了治疗你网瘾的精神病治疗师成为另一名网瘾患者,他对你的定期治疗是在聊天室,而不是办公室里展开的(You got your psychiatrist addicted to the Internet too and are undergoing therapy in private chat rooms instead of his office. )

更多内容在这里

外交部在干什么?

在中文维基百科上,“高危条目”通常和三个T有关,Taiwan,Tibet和East Turkistan。这三个问题都属于长期的“敏感话题”,稍不注意就要伤害别人感情的。

以色列这个话题在西方的敏感度就和3T差不多。说起这个原因并不因为我是专家,实际上我对这话题知之甚少。原因主要是新西兰国内这两个月都不会有什么大的新闻,连议会都要休息到二月才会继续开始,这有些让人闷得慌。

但议会的休会并不应该影响各个政府部门的正常运作。不过奇怪的是,如果你来自新西兰国内,不知你是否注意到新西兰外交部至今未对加沙的事情发表任何意见。这有点反常,因为新西兰的一个特点是,虽然地处天高地远的南太平洋,但对“国际大事”一直是非常关心,就算是和自己八辈子都打不着的事情,也要争着抢着阐述自己的立场,觉得自己有多么重要似的。

而今天这种沉默就有点不好理解了。有人给报纸写信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总理John Key 有一半的犹太血统,因此理论上是犹太人(我想很多华人都不知道这一点)。用血统来解释这些事情有点不太合适,这说法也遭到了右翼blogger的强烈攻击,但我也似乎找不到什么更好的解释——今天的这个政府更亲美?不像。我觉得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右翼政府天生比较自私,和自己利益不相关事情,常常会漠视而放任不管,不像左派像工党那样的“革命者”,全世界无产阶级都要联合起来。

而且最近的新闻中还报道了,以色列驻新西兰大使希望官方谴责哈马斯。这是我从没听说过的事,新西兰外交政策一般倾向于弱者,不过新西兰的观点并不怎么重要,所以一直也没啥人在意。不过这回,两边似乎都要争着要本国表明立场。

至于战争本身,我不想说什么,这话题争议性太大,而且我不了解历史背景。

7/1更新:外交部长Murray McCully终于发表了声明

三鹿毒奶粉事件时间表

我离开的这段时间,三鹿案中几位高层的审判已经在河北开始了。今天抽空看了一下相关新闻,因为审判,公诉机关公布了更多关于该案的资料,其中一些是以前我们所不知的。我稍微花了一点时间,根据我以前的翻译和blog,以及今天的资料,整理出了一条时间线。

  • 2008年3月,根据国内报道说,三鹿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因为患病宝宝而浮上水面。
  • 5月,三鹿掌门人田文华第一次得知问题产品的存在。
  • 7月24日,在经过两个月之后,三鹿将样品以“原料”的名义送检。
  • 8月1日,检查报告返回三鹿,证实三聚氰胺的存在。田文华在当天紧急召集了会议讨论对策。新西兰恒天然(Fonterra)方面的代表也在场。和以前一样,中国方面的消息证实了恒天然当时要求召回产品,但恒天然的代表没有反对不公开召回,而是偷偷替换的方式。
  • 8月2日,田文华向“当地政府”报告了此事,但之后发生了什么,我找不到新闻。
  • 8月13日,根据恒天然提供的一份欧盟标准,三鹿决定将“安全范围”内的已封存产品放行,或者转为其他产品的原料。
  • 8月14日,恒天然向新西兰的外交机构透露了此事。我没找到来源,但我印象中,一新闻说在这一天,所谓“’通知”只是恒天然的一名高管在大使馆酒会上和大使聊起此事。大使馆没有立即通知国内。
  • 8月29日,三鹿方面再次向当地政府报告,仍然没有回应。
  • 9月5日,当时的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得知了此事。
  • 9月8日,在这一天,新西兰驻中国大使,Tony Brown,收到了国内的指令,要求他联系中国官方处理此事。
  • 9月9日,媒体首次报道“甘肃14名婴儿因食用三鹿奶粉同患肾结石”。当天下午,国家质检总局派出调查组。
  • 9月12日,中央的联合调查组确认“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能够导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

之后的事情你应该都知道了。当然,这份时间表是根据中国和新西兰媒体的报导制成的,如果他们说了谎……

至于我的看法……新西兰政府是值得表扬的。更多消息披露出来之后,整起事件的公开越来越像是新西兰方面努力的结果。

至于地方上的隐瞒,可以说是肯定有的,但具体是哪种程度的隐瞒,还不好说。地方政府是否因对地方财政的考量而把事件压住?至于恒天然,我对他们是否参加了隐瞒事件越来越怀疑,在几个月前恒天然说他们尽了全力,把责任推给了地方政府的压制,而现在看来,也许并不是这样的。我以前就说过,新西兰政府也应该对恒天然在其中的参与展开自己的调查,但到现在也没人关心这事。

至于田文华,她肯定负有重要责任,但真的该死吗?说句公道话,也许罪不至死。她犯了什么错?在得知三聚氰胺污染之后,第一时间召开紧急会议,召回产品(虽然是隐秘)的,而且第二天就向地方政府打了报告。而她和三鹿高层真正有错的地方在于:

  • 2008年3-8月这段时间太长了,应该可以更快反应的。
  • 没有公开事件,而是隐瞒。
  • 9月之后被查到的产品,三聚氰胺的含量依然高得吓人,让我怀疑他们是否真的召回了那些有问题的产品。
  • 8月1日之后知道产品和原料被三聚氰胺污染,但还在继续销售和生产,也就是公诉方的所谓“知毒卖毒”。至于之前的产品,只是拿三聚氰胺含量小的产品换回大的。

前几个是没什么好争议的。但最后一条,如果种种更换和生产的动作遵循了恒天然提供的欧盟标准,那又有什么错呢?在国家标准缺位的情况下,是可以参考国外标准的。不过当然,我国的法院判决时是要考虑“民众感情”的,所以也没啥好说的。

我的看法是,如果在8月1日之后真的全面召回了产品,三鹿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毕竟单是三鹿说不隐瞒是不一定有用的。但8月前的缓慢反应对我来说,是不应该有任何理由的。

Google Pagerank 更新

在我离开的这段时间,这玩意儿好像又更新了一次。虽然我一直坚持自己的blog不应该做那些商业网站式的优化,但关心一下这方面,了解Google的工作方式,并且学习如何最大限度改善网站结构,是没有坏处的。

Google Pagerank在我这里一直表现得很奇怪,主页花了半年时间从0-3,然后又降到了0。这次更新之后无论是英文还是中文blog又回到了2。我比较低调,没什么外链到这里,因此还不难理解。但有点让我困惑的是,我有不少内页(包括那些没有什么外链进来的)的PR都高于2,最高的甚至到了5——在没被惩罚的情况下,内页可以比主页更重要的?

……如果你不拿网站赚钱,那还是诚实做人比较好。

经济衰退?有吗?

放假回来了。今年的天气不错,比往常凉快些,但基本上保持着晴天。

最近表现不错的不仅是天气。在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很多人预计今年的圣诞购物季节将会是最冷淡的一次。但在新西兰和其他国家,疯狂的购物潮似乎击退了人们的担忧。我看到电视上的报道是,无论是刷卡总金额还是数量,今年都超过了以前。电视上接受访问的人甚至反问道,“经济衰退?有吗?”

不过还是有隐忧的。

从不参与这种活动的我今年也不能免俗,圣诞假期差点把自己的钱包给掏空了。不过让我打开钱包的原因并不完全是因为低价商品;更重要的是,现在低价囤积生活必需品,未来的一年就能减少除食物之外的开销了。今年民众的消费主要集中在那些比食物次要一些的“必需品”上面,例如衣物,必须要更换的大小家电等等。我很少看到有人去买那些可有可无的奢侈品。新闻报道也似乎证实了这一点,虽然总额增加,但单笔交易金额其实是下降的。

很多人都和我有一样的想法。所以说今年购物的人潮与其说代表了人们对经济的信心,倒不如说是对未来缺乏信心的表现。

我相信商家明白民众的这种想法。今年很多商品的价钱低得相当夸张,经济衰退就在眼前,商人突然好心做慈善了?不见得。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手上囤积的货物不能当饭吃,得让它们尽快变成现金,囤积起来好过冬。

这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商品的价格今年降到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步,民众得益,而商家也能尽快把存货转成现金。我现在甚至开始认为,经济危机看上去并没那么糟糕,大到房产,利率和汽油价格,小到食品,几乎是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在下降——这不就是我们一年前所希望的吗?这看上去更像是贪婪的资本家的危机,而一般民众,看上去似乎还能得利。

当然前提是你得保住你自己的工作。但在新西兰这种国家,工作并不是唯一的保障。一个完善的福利系统和社会安全网给了人们多花钱的机会。他们知道国家会在困难时刻帮助自己,因此对自己未来的担心更小,因此也更愿意花钱——那些大叫发福利“不公”的资本家可以说是短视的。

2009不好过,不过假日中的疯狂还是给了我一些信心。

汇报一下我买了写些什么——其实也没什么,主要是大量衣物,冬天的都准备好了:),一些小家电,然后给自己买了个不错的无线键盘,换掉了以前那个几块钱的便宜货。打了5折,很不错,敲上去基本上就听不见声音,而且感觉我自己的速度也快了很多。我比较注重键盘,鼠标之类的外设,因为你天天都得摸这些东西,还要在这上面工作,一个季度至少得清理一次键盘。

08宪章

发现我到现在还没说这时髦的东西,顺便说说。

这东西刚出现的时候根本没有引起我的注意,那长长的签名给我的感觉是这东西太长了——在Google Reader里,一篇东西的长度超过一定程度我就没有兴趣读了,除非开头几句话能够引起我的兴趣。但那读完开头几句我就放弃了——我印象中有一本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东西写得比这玩意儿更好,上面所勾画出的社会和国家简直就是人间天堂,我要签字,肯定也是会去先签那个要求认真实行宪法,不仅仅因为那是官方的,而且签了还没有人身安全的问题。

这就是中国民ZHU运动的一个主要问题,只有空洞口号和理论,缺乏具体的设想和规划。他们应该学学D,对高级知识份子说“我们要进入小康社会”,对一般普通大众说“要让你每天都吃得起鸡鸭”,这获得的效果不知道要好多少倍。要改变现状,在知识份子之间搞小规模活动是绝对不够的,必须要大众化。

不过因为别人说了几句话就把他抓起来,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那么多年了,D还是和以前一样,死要面子活受罪,就和一个爱哭的大姑娘一样,最怕别人说她不漂亮——但可怕的问题是,这个大姑娘公检法三权全有了。

但D这一次绝对是在玩火,很多中国社会的重大政治事件其实都仅仅是由一个人的消失所引起的,如果D不改掉这种坏习惯,谁知道哪一次抓的人就是“那一个人”?

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