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儿童被父亲遗弃于澳大利亚

更新:薛乃印已经落网,请看这里

—–

Police believe father abandoned NZ toddler at station
新西兰儿童被父亲遗弃于澳大利亚

NZPA/AAP(纽西兰报联社/澳联社)

新西兰先驱报(New Zealand Herald)
九月十七日

译者:Arctosia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警方表示,上周六在墨尔本火车站中发现的新西兰女孩可能是被她父亲遗弃的。

因为身上穿着“南瓜补丁”(Pumpkin Patch)牌童装而被警方昵称为“南瓜”(Pumpkin)的女孩是亚洲长相,在周六早晨8点左右被一名男子遗弃在火车站。

他们的行踪被闭路监视系统记录了下来。画面上显示,小女孩牵着那名男子的手,而男子本人还拖着一个小旅行箱。但不久那名男子即消失不见,而在火车站内游荡的小女孩15分钟之后被保安人员发现。

警方在今天表示,他们已经确认了画面中那名男子的身份,并且认为他已经在当天迟些时候登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同时警方也证实了,“小南瓜”是于上周四从奥克兰抵达墨尔本的,她和那名男子都是持新西兰护照登的机。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警方和美国相关部门进行合作,正在寻找这名女孩的亲戚。

“小南瓜”现在正在澳大利亚公共服务部的看护之下。“她现在在看户家庭中的情况很好,但星期六晚上小女孩一些无眠,要找她的妈妈”, 部门发言人说,“这在我们的预料之中,监护者在小女孩产生悲伤心情的时候在安慰了她。”

“她在周末里看了一些儿童DVD,显得很开心。”

”小南瓜“也在两天之后开始说话了。

警方发言人说,“我们询问问题的时候能够听见她似乎是”YES”和“NO”的回答,她也在问她妈妈在哪里。这是迄今为止她说过的所有话。”

来自分管交通安全部门的Brad Shallies警官表示,警方相信陪同“小南瓜”的男子已经在星期六搭乘了前往了美国的航班。“迄今为止,我们相信他已经离开了墨尔本和澳大利亚。我们相信他仍在继续旅行,或者现在正位于美国。”

Shallies警官同时也确认了,“小南瓜”和她父亲是持新西兰护照到达澳大利亚的。“这表示,他们曾经在新西兰呆过一段时间。而至于小女孩出生之后有过何种目的的旅行,我们还不是很清楚。”

他同时表示,调查这起事件的背后原因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情。“迄今为止,我们有50-60种可以解释该事件的假设,但我们不知道是否有其他人本来应该和小女孩在一起(去接她)或者她们应该在墨尔本见任何人”。

“我们相信随同小女孩到达墨尔本的成人是她父亲,但不是百分之百确定。”Shallies警官说,“遗弃’小南瓜‘的这种行为不是任何人可以接受和鼓励的。”

该警官同时表示,小南瓜的一些亲人可能就在澳大利亚,而他们现在正在试图寻找可能位于新西兰的小南瓜母亲。

————————

你认识小南瓜或者她的亲人吗?图片有版权,请移至这里查看……

今天议会中question time的几个看点

无事,预测一下今天议会中的什么讨论会出现在晚间新闻当中。以下英文资料来自Parliamentary hansard。(翻译过来,大概就是议事记录之类的东西吧)

  • GORDON COPELAND to the Attorney-General: Will the Government support my New Zealand Bill of Rights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Amendment Bill given that former Labour Prime Minister Sir Geoffrey Palmer has said publicly that “I took a deliberate decision to exclude this in the 1980s but on reflection I believe it should be included” in reference to the protection of property rights by the Bill of Rights?

Gordon Copeland就是那位从United Future脱队的议员。因为他不是选区议员,因此为了保持上镜率而保证下次能够继续议会,总得搞些事情出来。

Bill of Rights人权法案是纽西兰不成文宪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看名字就知道了,是当年的工党总理 Geoffrey Palmer —— 一名可怕的法学专家所提出的。Gordon Copeland提议的修正案中要在法案中再次明确上个人拥有,享受和保持私人财产,和其他的一些相关权利。

这个主意虽然有点无聊—-财产权是传统风俗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它已经包括在了“不成文宪法” 当中,但是写进人权法案中,也是有一定代表意义的。不过,负责审查此法案的the Justice and Electoral select committee虽然认为法案主意很好,但是加进去只会造成和现有法案的潜在冲突问题。

连 立场极右的Gordon Copeland自己都说,这个修正法案主要的目的就是对付Resource Management Act,财主们最痛恨的法案之一。很明显他在试图剥夺地方政府处理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权利——幸好这条法案看上去不大可能成功了。不过对党魁Peter Dunne,这也是轮回哇,自己从工党跳出来(不过实话说,当时的工党是很糟糕),现在又被人跳了一回。

  • KEITH LOCKE to the Minister in charge of the NZ Security Intelligence Service: Can she confirm that she knows which foreign government is behind cyber attacks on New Zealand Government computer systems but will not say who; if so, is her reluctance to name names in any way related to New Zealand’s free trade talks with China?

Keith Locke,可能很多华人对这位绿党议员不熟悉,但说起在Newmartket裸奔的那件事就都知道了…这家伙胆子有点小,不敢全裸。

反共的事情多半都是由绿党提出的,不过我觉得这个要求很合理,负责情报部门的总理海伦阿姨没有理由拒绝透露究竟是那个国家干的这种事情,毕竟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嘛。是中国,就早点说清楚,也没有必要瞒,免得连累海伦阿姨把自己弄得说不清楚洗不干净;是俄罗斯或者其他国家,也得至少说一下。

  • PANSY WONG to the Minister for ACC: Does she stand by heranswers to questions for written answer 13711 (2007) and 14994 (2007) dated 8 August and 27 August respectively, that she is not aware of any investigation by external authorities into any of the private investigators ACC hires; if so, why?

这个不太可能出现在新闻上。我不是很熟悉她说的这件事,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大概和ACC私有化有关吧?

另外昨天议会中一读以绝大多数113-8一读通过了禁止派对丸的法案(绿党和行动党投了反对票),似乎没看见今天的议事议程中有讨论这个的。

橄榄球世界杯

Rugby Union,纽西兰的传统优势项目。昨天晚上看了直播,比起上届比赛的那副窝囊样,这回好多了,虽然还是显得有些没有章法,但开场仅20分钟,纽西兰就已经给意大利人灌进了将近40分。

日本队是唯一进入杯赛的亚洲球队。亚洲人不大喜欢这项运动,当然体质也是原因之一。亚洲第一的日本队,看上去技术还可以,但是体力和力量明显不行,前半场能顶住,只输20分,后半场就一泻千里了,在并列争球(scrum)中,日本队更是完全没戏,随随便便就被别人顶出老远一截。亚洲球队最吃亏的是人数,比赛中,日本队几乎要二至三个队员才能拦住对方一个。

如果你也好奇中国是否有队伍参加比赛,有的,亚洲小组赛中22-19胜中国台北, 0-30负于斯里兰卡,7-23负于中国香港,无法晋级。

人品差,智商自然也就低。

似乎纽西兰的积压案件都留在一起开庭,去年的万彪谋杀案,给自己母亲安乐死的案子,还有几个小案子都同一时间出现了电视台上。据说华人被公共汽车撞死的那起也应该是最近开庭?不是很清楚。

当然华人都比较关心万彪的那起谋杀案。(如果你来自中国国内,关于此案的背景可以看这里)开庭之后,法庭上公布了以前没有公开了一些案件细节。有几条我比较感兴趣:

*三人的作案是事先计划过的,三名案犯也承认这一点。“事先计划”这一点很重要,把这一个事实坐实了,就表明三人是蓄意谋杀,想逃脱一些罪名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更难把murder降级到manslaughter。(都是杀入罪,不过前面的要严重些。。。)

*其中一位案犯,把自己沾有血迹的裤子放在装尸体的箱子中,一起沉入了王子码头中。不过……那位同胞居然连裤兜都不摸干净,把自己的护照留在里面,主动给警察提供证据。

如果是临时决定犯案,这个低智商行为还勉强可以理解。但是这些家伙可是计划了几个月的……

*其中一名案犯Yuxi Wang,今天又提出出了新的理由,说他是被威胁加入的……

最令我惊奇的是把自己护照放在罪证旁边的那位同胞,若不是犯下杀人这种严重罪行,这种行为简直可以当花边新闻出现在全球报章上。

所以我一直相信标题上那句话,人品和智商是正比的——大部分情况下,警察叔叔总是比犯人稍微聪明一些(当然那种搞群X的纽西兰警察例外)。

不过这话只能正着说,智商低并不意味着人品差。

不过很遗憾的是,智商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有多成功的唯一因素。有运气,在中国还有裙带关系,家族等等因素……所以我们为什么有时候能够看见一些明显的笨蛋的家伙拥有比聪明人更大的权力,领导那些真正聪明的人。

最可怕的情况不过就是,一个智商低的人能够通过刀子,或者权力,干他想干的事情,例如谋杀。当一个笨蛋有了这个可以随心所欲的条件,例如三位万彪案的嫌犯,或者大一点,美国总统,或者是北京某个区的区长,遭殃的就是我们普通人了。

法院强迫女孩指证自己父亲

根据星期日先驱报的报道,一名15岁的女孩因为不愿意上法庭指证其父亲的虐待行为而被法官以”藐视法庭“的理由送进监狱长达45分钟。

“我当时很害怕”,女孩告诉星期日先驱报说,“我可以听见监狱里的其他人互相说话,说那些话……”

报道说该名女孩在45分钟内不断的被其他犯人用语言侮辱,“那些话”中包括“也许我们应该一起上床”。

根 据报道说,在今年8月1日刚刚生效的新“证据法“(Evidence Act)中,任何人,在法庭的要求下,无论被指证的人和证人有什么关系,证人有义务提供所有法庭要求的证据。当然,这部法律没有解释年龄问题,那根据我的 解读,技术上来说,如果正在婴儿车里晒太阳的婴儿看见了什么犯罪,法院叫他提供证据,而如果他说不出话……

当然这也许只是一个笑话,但很 明显,这部法律没有考虑到未成年人的利益。要一名未成年人上法庭作证就已经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要一名未成年人指证自己的亲人,就算自己的父亲犯了再大 的错,未成年人有权自己选择是否”大义灭亲“,除非监护权已经转到了法庭之下,否则法庭逼迫这位小女孩作证的行为,合法,但极度不合理,不合情。

法官的理由很简单,他是根据法律办事,也是一个站得住脚的理由。但至少我的感觉是,洋人们实在是太死板,只会根据书本办事而不考虑后果。我见过很多这种例子,像小女孩所遭受到的侮辱,说同情,大家都同情,但都是事后。在事前,没有人有兴趣想那么远。

就算这位女孩真的触犯了法庭天条,在监狱里也应该受到特殊待遇。而我们看到的是,45分钟不断的言语侮辱,却没有法庭方面的任何人员进行干涉。直到小女孩的律师赶到之后,才让她从监狱里出来。

另外,我对法律这方面的问题不是很清楚,但这种事情似乎应该在专门的家庭法院中处理。

看来嫉妒那个网站的人还不止我一个。

刚刚收到一位朋友发的消息,估计是他嫉妒心太强了:

看看这个:http://new.skykiwi.com/news/view.article.php?39003/c9 skykiwi为了挑起学生之间的激烈争论,居然把旧新闻改写之后当新闻发出来而且我每留一个言他们删一个。

我去这个页面时看不到朋友的任何留言,而似乎整个评论系统已经被关掉了(可能批评太多?)整个新闻就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和一个表格:

(简讯)新西兰教育部高等教育组织(Tertiary Education Organisation )今日公布了新西兰八所大学教育质量分数以及排名。

当然,和以前一样,这个页面我已经截图并保留了。

我对新闻中提到的报告印象深刻。报告本身是今年5月份由高等教育委员会所公布的,是标准的旧新闻。

那位朋友揣测他们动机的依据是,“每一次关于大学排名的新闻总会导致学生们不断的讨论,争论,甚至谩骂。”

我的传统是根据事实来,而不是别人的动机判断问题,所以他们发旧新闻的目的什么,我不想判断。更何况我不知道他说的是不是真的(平时几乎不看这个网站),所以你自己决定比较好。

但他们的新闻和英文水平却让我震惊不已。再发一遍他们的“一句话”新闻:

(简讯)新西兰教育部高等教育组织(Tertiary Education Organisation )今日公布了新西兰八所大学教育质量分数以及排名。

这仅仅一句话里就至少有四个错误。

1、新西兰没有“高等教育组织”这个组织,而只有一个“高等教育委员会”,负责管理高等教育机构的质量,还有政府拨款的分发等等。

2、Tertiary Education Organisation 这个短语在新西兰是指那些提供高等教育,例如大学,理工学院等等的机构,而不是一个政府部门。

3、高等教育委员会这份报告研究新西兰全国八所大学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在科研方面的水平和成果,并且以此来决定政府的研究经费该如何分配。虽然这是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这份报告不是“教育质量”的排名。

4、高等教育委员会不是教育部的一部分,它是政府的直属机构”Crown entity”,由高等教育部部长,现在的副总理Michael Cullen领导。(感谢Idog提醒)

我的天那。

我不知道这些人还有什么脸敢到我这里来撒野?是因为他们长得太帅了,我嫉妒他们,或者是他们的能力太强让我嫉妒?毕竟把新闻写成这样还是需要一点水平的。

大学讲师因为不愿宽限学生作业时间而被开除

至少现在看上去是这样的。
根据新西兰先驱报的报道,Paul Buchanan,来自奥克兰大学的一位讲师,因为拒绝延长一位学生交作业的期限并且给学生回复了一封措辞强硬(至少我觉得带有人身侮辱)的信,而被校方开除。

Herald的原文在这里

有一部分很重要的内容,不知何故,没有出现在先驱报这篇报道中。

根据今天奥克兰大学学生会杂志Craccum的报道。涉入事件的是一名来自阿联酋的国际留学生。因为父亲去世,他写信告诉讲师说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几乎所有新西兰全国统一考试都类似的规定:当遇到家庭不幸等事件时,参加考试的学生是可以享受优惠的:从直接加分到阅卷标准上特别照顾。

至少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几乎是无法拒绝的理由。失去亲人的痛苦谁都知道,而且要恢复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回到正常状态的。而且这位学生还提供了医院证明,证明其所言不假——更何况,谁会拿自己的亲人开玩笑?

我手上没有那位讲师回复学生信件的电子版全文,但我看过印刷出的内容。讲师的态度只能用一个词:令人震惊。对一般人还好,对一位刚刚失去自己亲人的学生来说,如果是我,我肯定能做出更过激的事情。

而 且相当奇特的是,原信末尾还来了一句,印象中大概是这样的:“Are you ******(lecturer’s name)’s student? That explains a lot of things” (你是不是XXXX老师的学生?是的话就不难理解了。)

涉入事件的那位老师没有发表任何言论。当老师最尴尬的事情无非就是如此了,和另一位老师产生矛盾,而且还通过这样的形式公开了出来。

但这也说明了被开除的讲师是多么的幼稚。

后来他自己也似乎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根据先驱报的报道说,这位讲师在不到一天之内就给那位学生发了道歉信。

根据我的猜测,那封被媒体形容为”Angry Email”的信件应该是在这位讲师心理状态极差的情况下发出的。而老师们都应该知道,把自己的情绪带入教学和与学生的交流中是极不恰当的,也是当老师的大忌。

这位讲师据说是新西兰安全事务的专家,长期出现在媒体上作为客串评论员。

身份认同缺失所造成的焦躁

 

 

身份认同缺失所造成的焦躁 查看全文 2007-08-04 17:23:30

 

如果你还记得新西兰06年的人口普查,你恐怕也忘不了那个“笑话”:在新西兰自己的人口普查表上,种族(Ethnicity)一栏中是找不到“新西兰人” 这个选项的—统计局只希望你当“欧洲人”,“毛利人”,或者“亚洲人”,甚至“华人”的选项都有,但在新西兰的土地上,没有人是新西兰人。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澳大利亚人口普查的“种族”一栏中就有“新西兰人(New Zealander)的选项。至于中国,我的印象不是很深,但好像没有“中国人”这个选项,只有“汉族”。

如果记得没错的话,这个问题已经吵了10来年了。去年人口普查前有批评者指责统计局是在强行勾画种族界限,挑拨种族关系。批评者呼吁大家团结一致,在种族一栏中填上“新西兰人”,因为“我们是一个国家,一个种族”(One Nation, One People)。

而这次的呼吁似乎起到了作用。在这个只有400万人口的国家中,一共有429,429份人口普查表忽略了统计局所给出的选项,而在“其他”一栏中填下了“新西兰人”(New Zealander),是人口普查中的第三大“种族”,在“欧裔新西兰人”和“毛利人”之后。

关于这个独特现象的报告全文可以在这里看到。

报告指出,一个典型的“新西兰人”应该是一名白人,居住在南岛农村地区,学历比一般人更高,但年龄也比一般人大。

“南岛”,“农村”,“白人”,“老人”这四个特点对于很多新西兰本地华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强的暗示。如果你是中国国内读者的话,这四个词在华人中通常代表“极右派”,甚至是种族主义。

本来那个“笑话”本身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笑话。这又不是填国籍,而是种族。新西兰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国家,在我所认识的朋友中,没有一个人5代之前的祖宗就在新西兰,再说国际上也不承认“新西兰族”啊。

我本来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来自全球各地的移民形成一个共同的,新的身份认同是每一个移民国家几乎必经的程序。

但这个“新西兰人”的特点有点让我担心。根据我的恶意推测,这些白人再回他们几代人之前的“英国母亲”是不太可能了,但也不愿意和其他种族并列在一起,于是就搞出了一个“New Zealander”出来。

那写个“Kiwi”上去不是更能凸显自身之高贵和特殊?

这次的这个调查结果看上去更像是某些人身份认同缺失的失落而产生的,而不是真正的种族融合。

新西兰教育系统的又一新漏洞

奥克兰一名小学教师性侵犯自己的学生,被法院判决有罪,刑期可能高达十年。这位老师早在1999年就被发现在学校内浏览儿童色情内容,但他却能继续在教育系统工作。(7月21日, 新西兰先驱报周末版 Weekend Herald

和中国国内不一样的是,在新西兰,教师只是三百六十行职业里的其中一员,虽然这个职业要求相当的专业知识,但是教师并不被认为是一种高尚的职业。

但这也不意味着什么人都可以当教师。新西兰教师协会有取消协会成员教师资格的权力,但在去年年底被爆出,因为教师短缺,有类似于性侵犯等犯罪前科的教师也被允许继续工作。

但 这回不一样,事发学校的管理部门根本不知道这位老师的历史。在新西兰,很多雇主在雇用新人员时都会要求其进行身体检查,以了解其有无吸毒历史等等。更重要 的政府部门职位更会要求没有犯罪前科,进行背景检查。神奇的是,这位老师在8年中,在两个学校工作过,却每一次都能成功的隐藏了自己以前的经历。

我可不太认为这位老师多么聪明,真正导致这个漏洞的原因教育系统中不良风气和漏洞。

在新西兰,浏览和保存儿童色情内容本身就是一种犯罪,任何有这种行为的人都可以直接导致入监。而这位老师被发现在学校内浏览儿童色情内容时,得到的关注仅仅是校董会所组织的一次调查,惩罚仅仅是失去了自己的工作。

如果学校当年就向警方报告这种犯罪行为的话,现在的事情根本就不会发生。而现在的事实是,因为当年的“内部处理”,该老师现在的学校和教师协会都不知道他的“历史问题”。

根据我的了解,新西兰的不少学校都有故意掩盖自己不良事迹的行为。特别是公立学校,学校内不光彩的事情,只要没有到必须要报案的地步,很多事都会在“内部调查”后被“消化”掉,以维护自身的名声和保证教育部的财政拨款。

我知道至少一起类似事件。当学校内部人员被怀疑有贪污嫌疑并且导致警方介入后,采取的措施并不是详细调查,而是大家一起抵赖,最后结局是什么事都没发生。

这位老师的历史估计也就是被这种方法淡化掉的。校董会当年可能认为让人家自己看点色情没什么关系,不会造成影响,但他们可能没想到的是,8年后这位老师把那些东西变成了行动。

大家现在都在关注整个教育系统的问题,而我说,应该从那个让这位老师脱罪的学校开始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