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坏人做太久了?

心虚的人,或者是知道理不在自己一方的人,除了承认问题之外,通常会有两种做法,要么沉默不语,要么耍赖到底。说起我朝的选择,地方衙门官员通常两种都有,而朝廷更倾向于选择后者,例如敦促美方停止干涉中国新闻自由(这个太生猛了)之类的。其实这些都还好,虽然衙门耍赖的时候很有喜剧效果,但最搞笑还是别人明明没有说我朝衙门,而衙门却心虚得把别人反击一顿,例如这个,或者最近的这个

我的理解是,他们太过于心虚了,因此过于敏感,稍微碰到其敏感处就会有强烈反应。但当然,人无完人,一个人也不可能完全一无是处,D有时候还是站在正确一方的。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是怎么反应的?

这几天我朝和墨西哥之间的口角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心虚太久,自己没有问题的时候反倒不知道该怎么做了。现在确信猪流感(也许我该说甲型H1N1流感?)发源于墨西哥,于是我朝就把有墨西哥护照的外夷,不分青红皂白,只要入朝朝拜就全部隔离。

当然,防止疫病传播和保护本国国民没错,但方法很显然是极度错误的,防治疫病的根据应该是可以观察或者检测到的症状,而不是看对方持有哪国护照,这种根据国籍区别对待的行为当然是没有道理的歧视。现在看上去的情况是,有些人虽然是墨西哥护照,但最近一年都没有在墨西哥呆过,却照样被隔离。

真的很难理解这个D的思维。公开努力防治疫病不仅是进步,也是好事,但却还是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猥琐。先搞出一群喝彩党,然后对墨西哥公民的歧视性措施弄得自己都不好意思说了,至少我没在国内的报道里看到“被隔离的墨西哥公民一无症状,二无已知接触”这一条被报道。

我常常用“天朝”代替这个国家的名字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个国家的一些人,特别是朝廷的思维就是如此,如果是我的错 —— 我们天朝是最伟大的;如果不是我的错 —— 我们天朝还是最伟大的。这个一成不变的结论有一个重要的缺陷,也就是人们的目光总是向内,而不是向外,换句不好听的话说,也就是盲目自大,危害性就不说了。

顺带提一下前几天相关的一个问题。有国外媒体说甲型H1NI流感来自中国,中国卫生部的发言人是如此反应的

在各国致力于疫情预防控制的关键时期,一些境外媒体不顾疫情事实和基本的科学常识,别有用心地蓄意编造这次疫情源头在中国的谣言,企图混淆是非、制造事端,诋毁中国国际形象。毛群安说:“对此,我们坚决反对。”

假设一下,如果你在和别人吵架,别人说你成绩不好,小学考试只考了60分,而你胸前那朵大红花是偷来的,你要怎么反应?是反击说对方“居心不良,别有用心,混淆事端”,然后卷起袖子做出准备干一架的架势;还是把试卷拿出来,把老师所批改的那个大大的一百分亮给对方看?哪种反应谁更有说服力?这是在讨论科学,事实问题,不是在讨论感情问题,或者是阶级斗争,而病毒是否存在是客观事实,是不以D的意志,是否“坚决反对”转移的。

如果这是外交部发言人,我还不会觉得有什么奇怪,但卫生部发言人不讨论和自己职责相关的卫生问题,而去猜测别人的动机,这就不仅仅是“习惯成自然”可以解释了。

批评“批评者”的动机不会让被批评者脱嫌,这是很简单的常识。而问题是,我们从小就会用这一招抵赖(我也是:)),作为个人来说,长大之后通常会意识到这种抵赖的坏处,因为和其他正常交流时,你会发现你无法继续用这种方法抵赖,所以也就渐渐放弃了。但对一个集权来说,这样抵赖是可以赖掉的,而且会造成这个理由很管用的错觉。

操 … 劳过度了

由于国内正在五一长假,那些八卦都放假去了,Twitter和Google Reader里没啥好东西,所以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说两则我收集到的笑话,不过我的笑话通常并不好笑……

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合理合法。但深圳一陈姓男子却在上诉书“事实和理由”一栏中仅写了一个“操”字。昨天,记者从深圳福田法院了解到,法院对陈某作出拘留十五天的决定。(新文化报 via 163.com

说实话刚看到这里,我并没有对这位朋友打抱不平。我平时话不多,但每当要说话的时候,我常常不是说错话,就是乱说话。我也为自己乱说话付出过一些代价,但比起拘留15天来说实在不算什么。虽然有时候你的情绪必须用脏话(不是我,我骂人不带脏字哈哈),但无论怎么说,脏话对别人有人身侮辱的性质,而且万一你骂错了怎么办,越强烈的话越难收回。

当然,我承认,现今中国法院的一些人确实也该被操,但在正式文件中写上如此不雅的字还是不太合适的。毕竟游戏规则是人家定的,在你能够真正操翻别人之前,还是不要乱说,导致自己被拘留15天为好。

不过细看新闻就并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陈某收到判决书后,向法院邮寄了“上诉状”,令人奇怪的是,其在上诉状中没有陈述不服一审判决的任何事实和理由,而在上诉状的“事实和理由”一栏中仅有一个字“操”。

这就奇怪了,我的理由就是我不爽,上诉的事实和理由无非就是我想推翻判决让对方不爽,“操”对方,有啥不妥,犯了哪条法?我又不是律师,我讲不出那么多大道理,我只会用劳动人民最淳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有错吗?最搞笑的是把这位朋友拘留十五天的理由:

……鉴于陈某在诉讼文书中使用粗俗、下流的语言,侮辱司法工作人员,且无悔改之意,其行为已对民事诉讼构成严重妨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决定对陈某实施拘留十五日的处罚。

所以说,SB都是自证的。

在重庆,相反的事情正在发生。

在重庆的太子薄熙来一直没有闲着,最近又搞出了一个“红色短信”活动,号召市民转发“红段子”而不是那些十分“低俗”的黄段子或者“灰段子”(我第一次听说这词,搜了一下,大概意思就是群众看了会笑,领导看了会震怒,跨省追捕的段子)。作为活动的开始,太子薄带头发了一条短信:

“我很喜欢毛主席的几句话:‘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人是需要有点精神的’,这些话很精干,很实在,也很提气。” (新华网

如果你来自国内,你会转发这些“段子”吗?所以说这种活动就是玩笑而已。不过这事可由不得你,因为太子薄的“红言”已经自动被移动转发了1300万次。我不知道这样做有什么依据,这发短信的钱是谁出的,还是D滥用公器,为自己和中国移动的钱包谋利益?

当然,政府有权在需要时,特别是紧急情况下动用一切通讯手段通知民众最新消息,不过我看不出来一个政府活动的宣传是群发垃圾短信的理由。用红段子来冲洗和挤掉”灰段子”这种想法在本质上就是愚蠢的,这道理也无需多说。不过至于他们为什么还这样做,请参考第一个笑话中的最后一句。

典型的国家党

作为一个小国家,新西兰本土从19世纪的毛利人土地战争之后好像就没发生任何战斗或者严重袭击了。这个国家的位置没有战略意义,也没有石油等资源,所以就军队占领这方面,很难有什么大国会对这里感兴趣。新西兰更不可能去侵略别人,就400万人,就算把所有男性召集起来,也不太可能打败临近的澳大利亚。

但这并不意味着军队就没有必要,虽然用上军队的机会不大,但军队怎么说毕竟是一个完整国家的象征。中国有句古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过其实我不太同意,国防在我看来更像是买人寿保险,你必须得买,但你心里却期望永远不会用上它。

但这个国家党政府的国防部长却说

“We have 105 of them (Light Armour Vehicles), mostly parked in garages where they are in long-term storage. My own philosophy is Defence should have things they use and don’t have things they don’t use.”

“我们有105辆轻型装甲车,大部分都停在车库里从未被使用。我的国防理念是,军队只需要他们的确需要的装备,不需要他们从不使用的装备。”

这有点像政府为了那几百万的分红不断压榨TVNZ,说好听点是为了“医疗”或者“教育”方面,但实际上就是没事找事做,或者只是向选民证明“我们还是在做事情的”。可问题是,真按这个逻辑推下去,新西兰压根就没有保持一个军队的必要,废除军队后目前我能看到的,唯一一个有侵略本国可能性的国家是斐济 —— 但那也不需要军队啊,斐济军队能不能开到这里都拿不准,就算开到了,我们只需要把全国持枪的人们全部召集,绝对能打赢。

针对同一个国防报告的评论,副国防部长,行动党的Heather Roy还说

“The Defence Force doesn’t necessarily need to own everything. It could work in a partnership where somebody else owns the land or owns the buildings and they lease it back.”

“军队不需要拥有每一个自己使用的资产,他们可以和其他拥有土地或者建筑的人合作,回租这些资产。”

这就是典型的国家党/行动党rubbish了,不是说不卖国有资产么,现在上任一年都还没到就开始蠢蠢欲动了?而且这个更狠,军队的基地都不要了。再说这个理由也太搞笑了,不用的资产就应该卖掉,根据他的逻辑,我强烈建议该国家党政府私有化议会建筑,至少要把开会的那几层私有化。

  • 议会不是每天在那里开会,实际上开会的时间还不到一半 —— 让那些房间限制在那里不是浪费么?
  • 现在我们正缺钱;
  • 私人运行的效率是最高的;
  • 议员要开会时在把房间租回来,为了省钱,他们开会的时间也会快很多。

我的理念是,我们只应该给政客他们需要的东西,而不是他们不用的东西。

这个国防部长的言行不得不让人怀疑,国家党背后又是那个老板看上了军队所拥有的土地了。

庆东和东东

当“孙东东”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媒体上时,我就觉得这名字很容易和孔庆东混淆,都是北大的,都是教授,而且都是砖家。刚开始我甚至认为孔东东是网民为孔庆东起的新外号。

结果今天我还是发现真的就混淆了,我终于没能控制住自己的马虎行为,我一直称庆东先生孙庆东,东东先生孔东东,今天才发现叫反了。乱叫别人名字实在是一件不礼貌的事情,特别是在你要认真讨论一件事情的时候。所以向两位事主道歉:)

这个blog是为了自嘲顺便自责一下,下次要认真查证之后才叫别人的名字,这个错误要铭记在心啊。另外也是为了责怪你,没错,你:)那么多人踏过我的blog,就没人指出这个错误么。

不过搜索一下,“孔东东”还真不少

认真反省之后,我知道我出错的地方在哪里了。我事先就知道我会搞混这两个名字,因此小心起见,我特地用Google搜了一下,第一个搜“孙庆东”,搜索结果里真的有孙庆东 – 北大教授的介绍,因此就偷懒,所以就被骗了。当然,无论怎么说,犯这种低级错误是没有理由的。

我们都是精神病患者

对那些老上访专业户,我负责任地说,不说100%,至少99%以上精神有问题,都是偏执型精神障碍 …… 偏执型精神障碍属于需要强制的一类。因为他扰乱社会秩序……他们为了实现一个妄想症状可以抛家舍业,不惜一切代价上访。”“你们可以去调查那些很偏执地上访的人。他反映的问题实际上都解决了,甚至根本就没有问题。 —— 孙东东

不知道是否有人和我有同感,我第一次看到孔东东这个名字,我的反应是:“什么时候孙庆东有了这样一个外号,还是毛东东改姓孔了。”不过孔庆东和孙东东都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不得不让我说,北大的确出人才。国外的大学教授一个比一个还社会主义,不过北大更强,就差有人站出来说要把劣等民族抓出来人道毁灭了。

今天抽空拜读了孙东东先生的优秀言论,有点感想。其实我挺同情孔东东的,他其实林嘉祥一样,没犯什么错,他唯一的错就是一不小心说了实话。就像林叔叔打心里就认为我们都是屁民一样,我觉得孔东东这件事也是一样的,他就认为我们都是精神病,难道你要他说谎,告诉我们其实他认为上访户是最勇敢的?共产党员从不隐瞒自己观点嘛,说谎就更不好了。

但孙先生不聪明的地方就在于站出来说了实话,而且是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自己主动把自己放在了靶子上。因为那些把上访者送入精神病院的案例,网民们正愁在网上找不到一个容易的目标,他就这样作为统治阶级砖家队伍中的一员跳出来,这种人,活该啊。

所以说,这年头啊,说点实话,真难:)

我并不对这种说话感到惊奇,因为确实有地方政府早就实践了孙东东的理论,把上访者送入精神病院,所以也就不多说了。“不要给公仆添麻烦”这种思想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老百姓有什么事几乎从来都是自己承受,而公仆们似乎也习惯了这种现象。老百姓应该为公仆服务,做公仆的仆人才对,岂有倒过来,仆人成天找公仆的麻烦之理?

所以说,如果一个人没有按公仆的“正常程序”办事,那当然是神经不正常,制造麻烦的精神病。推展开来,在把网络视为邪恶的砖家眼中,网民就是精神病;在那些剥削普通百姓以便让自己长久坐在位置上的集团眼中,我们绝对的服从才是正常人该做的,而反抗就是不正常,就是精神病。这个道理很简单,在真正的精神病人眼里,那些正常人或多或少都有点神经不正常。

不过,虽然这个社会中的确有精神病人,但那少数偏执狂真的是上访者,坚持己见的异见者,或者是我们普通百姓吗?看看谁是真正的少数就知道了。

做噩梦和弹额头

有偷窃嫌疑的武汉男子李文彦,于刑拘期间在九江市看守所猝死。所长介绍说,3月27日凌晨,李文彦睡觉时做噩梦喊不醒,后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至于头上的伤痕,是因为同室关押的嫌疑犯,有的会趁监管干部不注意时玩牌,玩输的会被人用手指弹额头。(《楚天都市报》 via 新华网

当然,指责要严谨,在验尸和调查结果出来之前,我也许不应该直接说这次看守所又说了谎,因为据我所知,噩梦是有可能导致猝死,虽然十分十分罕见(比较常见的是梦游跳楼)。但考虑到以下几点:我朝的看守所有前科;死者似乎没有心脏病史,也没有“噩梦史”;家属提出的疑问等情况,突然来一个威力如此之大的噩梦,可能性极低。

这种新闻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而我也不嫌麻烦的评论,原因并不是这种理由有多么可笑。这种理由我们稍微想一下,都能编出来;不过,我们和“他们”的明显区别在于,我们虽然能编出这种理由,但是要我在媒体面前连不红心不跳的把这个理由重复一次,我想我是办不到的。

但他们可以。在Twitter上面看见一句话,忘了是谁说,“他们最SB的地方不是因为他们是SB,而是因为他们自己知道自己是SB”。我还想在后面加一句:“……而且他们还要向全世界广播自己是SB。”这种能力可不是你我能学的。

因为无论你再怎么叫唤,他们也可以选择不听,或者把你像电视换台一样关掉,转到CCAV1。所以就算你觉得这些理由有多么的侮辱你的智商,你也很难做出什么,互联网胁迫官方更加开放媒体环境,但整个政治参与的过程,仍然和你我等平常人无关,网民调查组最后不就请了一堆五毛党去“调查”。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没有选票,当然,我不是说有选票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选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选谁出来这个问题,而是确立一种问责关系,表明这些公务员是向他的选民,而不是自己的钱途或者上级负责的。

没啥兴趣打字,因为躲猫猫不是第一起,做噩梦也不是最后一起,问题的本质都是一样的,说太多也会厌倦的。

总理被假Twitter骗了

猫主席官方Twitter

这种很好分辨,因为你知道猫主席已经不在了,就算在,那也仅仅是在天安门广场中间那个馆里,他不可能从下面继续Twitter。另外一些伪装习储君江核心之类的,大家都明白是假的,因为这些人压根就不会跑到Twitter里和我们反动份子一起鬼混。他们不需要选票。

但在国外就不一样了,为了选票,政客一直试图把自己打扮得很亲民,facebook等web 2.0服务均有官方页面(当然,暂且不提那些政客自己对其基本是一窍不通,都是靠职员帮忙),奥巴马的选举已经证明了青年投票有决定性的作用。不过Twitter在新西兰的政界还是一个比较新的东西,据我所知,用的人有,但不多,而且很多都处于半私人状态,并没有公开联系帐号。

我一直知道Twitter上面有人在模仿工党和国家党的一些议员,可最后终于有人把它当真了……而且是我们的总理,在愚人节当天(来源:Parliamentary hansard):

Hon JOHN KEY: I seek leave to table David Cunliffe’s Twitter statement where he says that he should be given more chances to answer questions in the House, that he would “kick their proverbials” if he was given more of a chance, and that if he is not given the chance—

Mr SPEAKER: The Prime Minister must resume his seat [Interruption] And that member will resume his seat, as well. When I am on my feet, even the Prime Minister will resume his seat. I will not tolerate that rule being breached further. Leave has been sought to table a Twitter statement. Is there any objection to that document being tabled? There is objection.

Hon David Cunliffe: I raise a point of order, Mr Speaker. Standing

Hon David Cunliffe: Standing Orders provide a remedy for misrepresentation. I submit to you that the Prime Minister has misrepresented me.

Hon Dr Michael Cullen: I raise a point of order, Mr Speaker. You allowed the Prime Minister, in seeking leave to table a document, to read at great length from a document that cannot have come from my colleague, because he does not have a Twitter account. Somebody else has done it.

Hon David Cunliffe: My personal explanation is simply that I do not have, and have never had, an account on the Internet site Twitter. I have never sent a tweet and I have never even, to my knowledge, received a tweet. So whoever it was who made that statement, it could not have been me. I leave it to members to surmise who may be behind this jack-up.

所以说那些政客开个facebook页面就说明他们懂网络?不见得。我一直对那些人感到很无奈——人家开个facebook页面,没准那政客从没打开过自己的页面,全让自己的职员更新,都可以骗倒这堆人。

至于这起事件的后续,有新闻说操纵这些假Twitter的人是一名右翼blogger,我想我知道是谁。不过这事件也直接导致了真货们考虑开设twitter页面,Phil Goff,工党党魁,最近就开始使用Twitter和选民交流

互联网最怕天朝

下周是半学期的最后一周,我会非常繁忙,所以blog更新可能会暂停一周,下周周末回来。

先说说我朝外交部的发言人。他们真是越来神奇了,我琢磨着可能是“祖国越来越强大”的原因,在回答外国媒体时,各个外交部发言人的“底气”也是越来越足了,可以随意发言了。秦刚是一个比较优秀的例子,我想我是否应该建立一个专辑,收录一下他的优秀言论供人瞻仰。不过今天先说两个最近的,就在24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发生的

问:“大赦国际”近日发表了一份各国政府执行死刑情况的报告,其中称中国去年最少执行了1700余起死刑,占全球的72%。你对此有何评论?

答:看来你的通讯社不仅关心经济上的统计数字,也关心司法上的统计数字。在死刑问题上,中国的有关部门已经多次表明了立场。国际社会是清楚的,你的通讯社是清楚的,你本人也是清楚的。我是一名公务员,无权就中国的司法问题做出评论。

有人已经评价过了。我只补充几句,我朝官员的言论和文件中有很多逻辑问题,有欺骗性,但我有时候真的不觉得他们是故意的,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这种思维,或者在这种情况下,临时想出来的托词 —— 我从哪里看出来的?秦刚对“有关部门”的使用。没有人知道天朝这个最神秘的部门究竟位于何方,也许他们就存在于各级官员的口中。但问题是就算要敷衍,也得认真点吧,司法问题,那当然是司法部门的立场了,这个还用想吗。

其他逻辑混乱的地方就不细说了,例如在这个情况下,秦刚不是公务员,至少不仅仅是;而且他这段话中实际上也对记者的问题做了评论,而且还不止:“中国的有关部门已经多次表明了立场。国际社会是清楚的,你的通讯社是清楚的,你本人也是清楚的。

《一九八九》果然是有现实意义的,一个眼神都可能出卖你的内心:)

正题,秦刚在同一个记者会上,也回答了一个老问题:

问:据说Youtube视频网站在中国境内被屏蔽。请证实。你能否介绍中国有关互联网的法律和管理规定?

答:中国政府不害怕互联网,否则你怎么解释以下一组数字:目前中国网民数量达3亿,居世界第一,较8 年前增长了30倍;中国的网站总数达210万,较8年前增长了138倍;博客空间超过1亿,比英国的人口还多。这些足以证明中国的互联网是充分开放的。我们鼓励积极地使用互联网,但同时也对互联网依法进行管理。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依法对网络进行管理,防止对国家安全和社会公众利益有害的信息传播。在这些方面,我们也借鉴了其他一些国家的作法。我可以举一些例子。美国有联邦一级的立法,1998年《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1998年《数字千年版权法》,1999年、2000年、2003年美国国会分别通过了《反域名抢注消费者保护法》、《未成年人互联网保护法》、《反垃圾邮件法》。2001年 “9.11”事件以后,美国的《爱国者法》有关条款也有涉及互联网管理方面的内容。《爱国者法》规定,“如出现危及国家安全的情况,当局无需事先征得法院的同意,即可监视电子邮件和其它互联网上的相关信息。”

我有时候真的感到很恐惧。为什么?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我觉得我“穿越”了,或者用我的话,我觉得我和这些政府官员活在不同的世界当中。首先秦先生的言论有一个很明显的逻辑错误,数量大并不代表好,多五倍不等于好五倍,具体为什么我就不细说了,这是老话题。如果你能理解好五倍的问题,我想你也不会被这种无赖逻辑所骗。

其他都还是逻辑问题,我都说厌烦,不想再说了,再说就是骂人了,拿一堆反动的美帝法律来给自己做挡箭牌,背诵外国法律比美国人自己还顺口,那秦先生倒是说说封youtube是依的哪个法?每次都是同样的发言模板,他不腻,我听都听腻了。

不过这段话里有个比较新奇的观点,也就是回答的第一句,“中国政府不害怕互联网”。这就是我说的表面活得比谁都光鲜,但内心比谁都难受,用一个个的谎言去圆以前谎言,一直累积,直到崩溃的那一天为止。不过能过一天是一天,不知道秦刚自己相不相信他自己的话,至少我是感到怀疑的。

连岳说得最精准:秦刚没说错,实际上是互联网怕中国政府。我朝的衙门天不怕地不怕,与天斗其乐无穷,难道还怕你一个互联网?实际上也的确如此,我朝已经很少一味封锁那些“不喜欢的网站”了,至少不是整体封锁,而是合理的“为我所用”。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奥运火炬传递期间,我朝P民需要上国外网站批判反动媒体,于是一夜之间那堵墙好像就像不存在一样了,而一旦批判和奥运结束了,你再试试?特别是网站上有真正“敏感内容”时。

我没有理由不怀疑youtube最近的被封也是同样的原因。至于youtube上面最近有什么,让我想想怎么用河蟹语说出:黑猫警长在雪域高原捉小牦牛,传播河蟹之道的教育影片(怎么看怎么都像动物语)。但既然外交部都称其为假造,封锁就显得没有道理了。不过这种行为和言论的不一致在我朝并不罕见,至于是心虚还是精神脆弱,我相信你有自己的见解

但我党在互联网上的确缺了点常识。我原以为从草泥马事件之后,再笨的人都应该学会一个道理:单纯的封锁和言论审查是没有意义的。语言和互联网的确可以被完全封锁,但那需要暴力,不可能用那种“立牌坊的婊子”方式来封禁。道理很简单,脏话不能说,但我可以说“草泥马”;你禁止我说“草泥马”,那我说“槽猊蚂”,“漕逆蟆”行不行?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我真的不相信这个党学不会 —— 但我在某种程度上希望我党永远不要学会,否则就太恐怖了。如果党学会了,有两条路可以走:放弃封锁,或者加强封锁。我可不认为我党会突然变得很开明,那么我们只能做更坏的打算了:现在是封锁关键词,明天我们被封锁的可能就是“关键音节”,不管你输入的究竟是什么词,只要包含“cao ni ma”或者“qi yi”的音节,一律封锁 ——思科又有钱赚了,这个课题据我所知还没人能研究出来。我只能诚挚希望不要弄到每个人一出生下来就把中指切掉的地步,因为就算把cao ni ma全部封完,文化人还可以来句清风乱翻书之类的。

笑话说完,我觉得互联网的确有理由惧怕天朝。火炬传递时的例子我已经说了。互联网控制在事实上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内部控制的方法:在内部得到完全控制之后,互联网封锁实际上变成了对外的武器,我朝衙门手中的一张大牌。怎么解释,这有点相当于上游国家的一个三峡水电站,不放水的时候一切正常,但一旦故意决堤,五毛大军倾泻而出,虽然很多网站理论上是可以招架住,但有句话不是说么,破坏力最大的不是行为/武器本身,而是突然的改变。而且就算你紧急修筑好堤坝,五毛还是会继续向你喷口水,就像这个案例【警告:环球时报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重点不是控制(也就是堤坝本身),而是水——所以互联网的确有理由惧怕天朝。看看那些进入中国的互联网大公司,哪个不是如此,这些公司可以违抗美帝政府的旨意,但到天朝立马就变得服服贴贴。在shi tao之后,我至今抵制Yahoo的一切服务,但除了表明立场而已,那有什么用呢。问题的关键还是在我们水民,草民,屁民自身,至少不要主动被蓄洪,或者换种方式被蓄洪,等到泄洪之前把坝冲垮。

词汇表

今天感觉相当不好,很遗憾,评价那本书的blog的确能够吸引来爱国份子。昨天删了一个评论,今天又删掉了两个,这是我开博以来第一次这样做(广告留言除外),你可以看到我有多么善良了,同时你也能看到有些人对你诋毁那本书有多么不高兴(至于为什么……)。我以前也做过版主什么的,那时就极少删别人东西,因为我根本就不认为像删贴这样的强权能够有任何作用 —— 除了反作用而已。但有了blog之后,毕竟这是你自己的地盘,不像BBS那样可以随意“灌水”,自己的家自己要爱护,因此我的容忍也是有限度的。

所以今天再重申一下,关于页面里有我对访客评论的政策,我不审查观点,情绪激动一点也无所谓,说话没头绪也无所谓(我就如此:))但如果是访客故意挑起事端,或者纯粹是来撒野而不是来讨论问题的,那么无论是什么观点,我都绝不会容忍,例如下面这个:

案例
案例

至于这个标题的意思,是为了要回答另一位被删回复的朋友。他的语言虽然有点不堪入目,但提出的问题,我觉得还是值得澄清一下的。我对几个类似于“爱国”,“民族主义”之类的词的用法和他们“一般人”有些不同,所以今天详细清理一次,以后我也会一直照此办理,也以免再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当然,我相信很多人对下面这些词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我尊重你的看法,我不是强迫你接受我的看法,我只是自我声明一下:)

  • “爱国” —— 贬义词

我觉得最无奈的就是这个词,当然我不是说爱国不对,但当这几年人们在谈论“爱国”时,其实没有一件事是真正对国家有什么好处的。而且这些年来,在国内的一些人群中,“爱国”已经成为了比真理、是非和诚实还要高的价值观,只要是爱国的,就是好的。爱国能爱得连人都不做了,这个词还不是贬义词那是啥。

如果我要表扬一个人爱国,我会用类似于“他为国家做了什么”这样的句子,而会极度避免使用“爱国”这种词语。

  • “爱国份子” ——贬义词

这个词纯粹是我对那些人创造出“知识份子”一词的报复。我虽然不认为我是什么“知识份子”,但我普遍对他们表示同情。

  • “爱国主义” —— 贬义词

很多爱国份子常常搞不懂“爱国”和“爱国主义”有什么区别。一种是人的感情,一种是政治和意识形态。不管有没有爱国份子的存在,“爱国主义”这个词在我这里都是贬义词。你要爱谁应该是你的自主选择,不应该被意识形态绑架,就如契约论所说,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提出建言和批评那是公民的义务,这就是已经是爱国了,并不需要用“爱国主义”这种东西来催生,而给某些人兜售私货的机会。

  • “愤青” —— 中性词

我对这个词可能和一些人的看法不一样。愤青一词一是有历史因素在里面,而且经过媒体的长期引用,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任何态度鲜明的人(无论左右)叫做愤青,当然,这里没有很明显的褒贬之意,而且似乎绝大部分人也接受了这样的说法。

  • “粪青”、“爱国愤青/粪青” ——贬义词

我想这个就没有解释的必要了。

  • “民族主义” ——贬义词

学术上我认为这是中性词,不过现实生活中,在国外,这个词通常和种族主义联系在一起,在国内,这个词常常沦为纳粹主义的掩护。如果只出现“民族”两字,我没有任何意见,但如果是“民族主义”,我是非常厌恶的。

  • “民主” —— 中性词

我希望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这一点很正常,但一些人不会,因为只要你不支持他,你就是“民主斗士”。其实某位发表评论的朋友如果能在我这里多呆几分钟,用一下页面上的搜索功能,那么他会发现,这里包含“民主”一词的blog其实很少很少,而且大多和中国无关,要么在谈论新西兰本地的事情,要么是我在引用别人的言论。

我认为“民主”这个东西是普世价值,是大家都有的东西,虽然有些人有得多,有些人拥有得比较少。无论你投没投过票,但只要你在中国小学毕业了,你怎么都应该经历过一次“民主集中制”的洗礼。就是这个道理,民主的表现形式(民主制度)有好有坏,但民主本身是普世公认的价值观。所以如果我说一个国家是“民主社会”,是不带任何感情的;但相反,如果我说“独裁社会”,那就有贬义了。

希望都解释清楚了,下次我谁爱国应该不会造成什么误解了:)

囧书《中国不高兴》书摘

先说两句闲话。

我个人认为我并不是一个爱书的人,我也写不出什么好东西。我读书,但必须是那种特别有吸引力的书。其他的书要么看别人的读后感,要么先自己大致过一遍,看有没有价值细读。当我第一次初次浏览时,书的观点倒是其次的(我接受所有观点,只要能够在我这里站得住脚)我主要会看以下几个方面:

  • 封面,上面都写了什么;
  • 出现感叹号的频率(小说等非纪实性文字除外);
  • 背后的参考书目;
  • (和中国政治有关的书目)“1840”这个年份的出现频率;
  • 激烈的文风
  • 当然,也大致看一下说了什么。

除了参考书目越有意思,范围越广给我的印象会越好之外,其他四条都是越少越好。不过《中国不高兴》正好那四条都占完了,参考书目我不敢确定(我看的电子版,不知道原版背后有没有参考书目)。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本“有价值”的书籍。

我看的应该不是全本,才10万字而已,而且有个很严重的问题,我看不到段落的作者。不过我还是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就已经从头到尾粗略过了一遍(电子书就是有这个好处,阅读飞快)。我的判断是,除非你的研究项目就是“爱国青年”的非典型思维,否则这本书没有学术价值。作者虽然在文章引用了大量外国书籍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却对这些来源的可信度一概不提。这种东西我也会做(我相信你也可以),只要给我时间,我也能找到一堆有的没的来源和外国专家的言论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在国外,两种对立观点都能存活,所以你怎么都能找到和自己相符的。但问题是这只是自证的一部分,你还需要阐述相反的观点,而不是把你的对手都描写成为笨蛋来证明你是对的。

首先说说封面,《中国不高兴》这五个字就让我很有意见。不管这个国家未来的道路在何方,要达到什么目标,动机绝不是咱们不高兴了所以咱们就要拿着核弹出门去修理别人。这有点让我想起了那句著名的“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怎么说,这和我以前的看法一样:这种幼稚的语言只能表示你还没有长大。当然,是人都就有长大的过程,也就有幼稚的时候,这很正常,但当年读《中国可以说不》的那一拨人(俺荣居其中)都长大了,知道自己小时候读得那本书好像有些问题,可这个几个作者却还是老样子 —— 是他们还没长大?还是像老军医“包治百病”那种夸张式宣传手法,准备继续捉弄一代人,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他们太天真了点。

标题下面的那个“替天行道”更是加强了我的看法,文章正文拒绝将爱国和民族主义与义和团联系起来,但这“替天行道”……

文风就不详细说了,感觉在压迫你,往你身上快速堆积一堆观点,好像是想让你自己把自己弄迷糊最后就进入了作者的圈套 —— 要么整本书是拼凑而来的。虽然我非常不喜欢,但人各有所好,没准爱国青年就喜欢这样的写作方式,不评价。不过我能看出有些人为什么喜欢这种文风:在文中,几个作者用“黄瓜”做了好几次比喻。哈哈不开玩笑,不过作者很喜欢滥用“大”字,这的确可以迎合一些人心态。

说正文了。我其实是在硬着头皮写下面的内容,因为这本书是属于那种“逻辑混乱,自我矛盾,事实错误”太多的作品,这类囧书(例如《货币战争》,《超限战》)你要评价,你都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因为从基础开始,作者强烈的主观意识本身就有问题,而且你会感觉你和这些作者处于两个不同的世界,无论是思维,逻辑,还是常识都不属于一个系统。你如果要认真批判,最后的结果就是你写出了一本更厚的书。我相信这本书的每一段话都有人可以写出一长篇批驳(我水平差点,但每隔三段还是可以的:)),要把这样的评论压到一篇blog的长度,有点难度。

至于为什么如此,很简单,作者卖书要赚钱,就要针对目标读者群的心理来写,而我们我不属于这群人。因此如果要成体系的认真写一篇书评,那真的要写本比这玩意儿还厚的书出来,所以我还是只挑些有代表的段落出来评价一下。如果你已经看过这书了,或者你对这书已经有结论了,我强烈建议你不要继续看下去,直接翻到最后看结论吧,我检查一遍自己写的东西都觉得是种痛苦。我为了压缩字数,结果把自己弄绕进去了,越写越差,也就懒得改了,就当作书摘吧。

但还先说表扬的话。这本书提出的一些问题的确在点子上,例如中国经济对出口业的依赖,外界压力才能催生内部发展等等,对资本主义贪婪的一些批判我也是比较赞同的。而且我居然还看到作者在说“中国应该成为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这样的话。

不过好话就仅止于此了,很可惜,再说谁不知道这些问题呢?重要的是解决方案,而这本书就太囧了。

首先开篇就是典型的没头脑逻辑:

另外,对于精英层来说有压力的,就是汶川地震后逼着富人捐款的问题。有一些年轻人跟我讲:我把自己工资的1/3都捐出来了,我排了两个小时队献血,我就是要他们捐这么多钱,我就认准逼捐是对的。逼“高尚”,有人指责这是“绑架”,就绑架了!怎么着!年轻人说:我高尚,你今天也必须高尚。

其实看到这里我都不想在看下去了,因为我怕作者在后文中突然开始吃坨排泄物什么的,那我怎么办。但为了写这篇blog,强忍着。

不过抛开这里面的逻辑问题不谈,这其实就是我接触到的,很多当代年轻人的典型思维,认准自己的道路和看法(其实这并没错),自己动手去实践(这也没错)。但一个社会只有一种观点,或者在媒体上只有一种观点,这是极不正常的。但中国社会的问题就在于,把持话语权的人是一拨一拨的,像走马灯似的换,但没有一方能够真正站在脱离自己观点之外的角度之上来看问题。就像要逼迫全中国人民和我一起“高尚” —— 问题是,你那玩意儿是“高尚”吗?如果捐几个钱就可以变成高尚,那些通过带血的第一桶金发家致富的资本家不都笑死了。

这是一种在爱国青年中很普遍的只论结果,不论过程的逻辑问题。我就不花篇幅继续说了,有人已经做了这个工作。不过我想补充一点,如果能达到真正的结果,过程不要做得太没良心,嘿,小平同志的白猫黑猫论还是管用的。但问题是,这个结果是否是爱国青年和爱国贼们声称的那样,我是十分存疑的。我不否认,但我不知道,我怀疑,因为有太多的证据表明爱国青年的行为不仅无益,有些时候甚至有害。

但作者知道吗?他觉得他知道,虽然文章也同意价值多元社会这一点,但别高兴得太早:

中国应该成为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小情小调、旁门左道,甚至腐朽没落的东西也应有存在的空间,一个健康的社会理应如此。同性恋、双性恋让他们恋去;裸奔找个人少的地方让他们奔去;像李银河博士把“虐恋”说得精美绝伦,也没问题,就是音量别太大了。有那些特殊嗜好的人关上卧室门,拉上窗帘,用小鞭子、小刀子、小铐子切磋技法、创新美感,只要是愿打愿挨、不出人命,社会不应该干预他们。但同样,他们也没必要老跟没这嗜好的社会大众兜售那套东西,说这才叫“先进文化”呢,这才美得高级呢!

这也就是整本书的问题,口口声声说尊重他人观点,不要精英,可作者就把自己放在了救世主的位置上,仿佛世人皆醉,就作者一个人最厉害,一会儿又是逼迫,一会儿又是绑架你接受他们的观点,现在又来个高级低级之分,作者是精神分裂么,还是在说谎,或者是他们几个没有把观点协调好。无论是哪个原因,这本书会把人弄懵的,因为这本书各处的观点不仅有很多不合的地方,有些地方甚至是完全对立的。整本书我浏览完前半部分的感觉是“美国人真TMD的坏,我们中国人要替天行道”,不过后半部分告诉我的则是“我们必须要比美国人更坏”。

作为一本囧书,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特征就是对右派,卖国贼,买办,等等敌人的批判 …… 不过这也避免不了整书精神分裂的问题,例如一会儿批判那些可恶,愚昧的“精英”,说他们误国误民;一会儿又开始说要建立一个“英雄集团”,让他们带领中国 走向强大(你能看得出他们批判“精英”的目的了,当然,我并不是支持“精英”现象)。

另外书中对强盗流氓逻辑的青睐绝不是我这种人可以理解的,特别是明明在上文中,另一个作者才对美帝强盗逻辑批判了一番。其实这种现象还是能让你思考一番的,这种自我矛盾得没了底的现象在爱国青年中还真不罕见,他们一面欢迎台湾同胞,说着血浓于水,一面威胁要用核弹将他们轰平;一面厌恶美国,一面筹划着怎么样用比美国更狠的方式称霸全世界。

这就是书中很多矛盾的深层次来源。爱国青年的内心一直有着现实和梦想的矛盾。天朝上国,无论是经济,文化,政治,还是军事都应该是世界第一,但现实并非如此。在看到美帝这些坏蛋占了上风之后,他们还是无法坚持住自己所谓的“正义”。口中正义,但一旦他们称了当权者或者国师,他们的行为会比他们口中的美帝要恶劣千倍。

——–

这本书我绝不会看第二次,我怕我会精神分裂。但看一次的价值还是有的,书中提出很多很新奇的观点,虽然绝大部分都是因为作者缺乏常识或者没有调查所致,但毕竟能让你反思,并且加强一下自己的观点,那也是点收获。再退一步来说,你至少可以把他当作一本娱乐书籍来看。

随便举几个例子:

毒牛奶这个事情,如果往深了追,是不是当初有人一厢情愿规定我们的牛奶标准应该按照欧盟的标准来制定呢?按照那个标准,我们有欧盟那么好的、含蛋白高的牧草吗?标准高,没有原料,只好造假。

我能大概理解这个说法是哪里来的,我这里有还有),不过和作者说的可不是一回事,作者没有经过任何查证就在想当然。另外下次再有反动份子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时,我能找到论据了,因为这句话中,作者好像就是把英文谚语“grass is alway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fence”翻译回了中文。太崇洋媚外了,我们明明有“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有中国话不用,偏要用外国话。

当人们说中国的污染极为严重的时候,是谁把中国变成美国的加工厂,以至于中国制造得越多,污染越严重,美国越赚钱?当中国人辛辛苦苦赚了一点钱,是谁又让中国人用几亿件衬衫去换一架美国飞机,却不愿对中国自己发展大飞机进行投资?当中国积累了一些外汇储备,又是谁将这些外汇变成巨额美国国债,让中国穷人把血汗钱借给美国富人?还合演了人民币对美元单独升值的“无奈”?并且在美国金融危机中让中国的财富受到重大损失?

其实我很同意这一点,这也是我看到的作者最“反动”的一段话,但可别高兴得太早,作者骂的人可不是你我想象中的那个对象,这段话之前的标题是:“自由民主“先贤祠”里的先生们在贩什么私货” —— 所以你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他们不能太详细的引用来源,而用这种类似雄辩的排比句来说服你,因为如果真继续追究下去,那就囧了。

反观中国,与西方的情况正好相反:中国是真正的生产能力过剩,同时,中国现在也是全世界的债主。简单的说,中国现在的边界条件与80年前的美国恰恰是类似的。所以,对于中国因受出口市场不振影响而产生的经济萧条,使用罗斯福新政式的措施是完全可以的。中国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与当时的美国一样,是个有钱不会花的问题,正如前面所述,这其实是个相对容易解决的问题。

这个我都真的懒得打字了,作者应该回大学去读ECON 101。

我说:从军事上看,俄罗斯就是老黄瓜没刷绿漆,美国人是老黄瓜刷了绿漆,其实在本质上都是老黄瓜,半斤八两。

这个就太囧了,不过黄瓜的比喻倒是很可爱。

不能继续幽默下去了,还是引用写看上去有点道理的段落:

面对发达国家已经树立起的资源高消耗型的生活榜样,再加上发达国家时时处处都在宣扬自己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落后国家再宣传要环保、要节约,哪个力量更大?在现实的享受面前,人毕竟是自私、短视的。因此,当今世界已经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解决环境问题,首要的就是放弃发达国家为全世界提供的榜样。发达国家能从自己做起吗?

作者还声称,资源总要消耗完,谁先发展,谁就能在消耗完的时候占上风。也就是叫中国使劲消耗,不要把资源都留给别人。

这个观点说新奇不新奇,但都这个时候了,还有人在鼓励大家继续大量消耗能源,倒真是有点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特别是同一本书中还在张扬努力发展高科技(精神分裂又来了),这是书中让你感受到你阅读的是一名受气的小孩所说的话,而不是一个具有正常思维的成年人的众多段落之一。

无论是多烧点煤还是搞点科技,这些都只是达到目标的过程。目标是什么?经济可持续发展,降低成本,产业转型,提高竞争力……这种改革不仅仅是达到那个作者有疑问的“全球变暖”,更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如果继续容忍大量烧煤,我们更有可能停留在烧煤的科技上,有那么多资源可以用,还发展什么呢?

另外这种观点很类似西方的极右派。

——–

结论。如果你直接跳过了正文,欢迎你,你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和那本《中国可以说不》差不多,唯一的差别的就是更新了引用的时事,然后在套用当下的时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至于这本书要说个什么,我觉得是很可疑的。说学术吧,质量和智商都低了点,不仅观点偏激,而且还特没说服力,很不严谨,网上的消息都可以当真,作为自己的唯一论据;但说纯粹的煽动吧,我可不愿意说我自己的同胞智商太低。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我认为,好听点是励志书籍,说不好听点,那是精神毒品。当然这个励志不是针对我和绝大部分你来说的,再说我也一贯不相信励志书籍,技巧之类的效果,我觉得要成功,不是让有一个人在你旁边说几句“你能行”你就行了的,主要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或者用更让爱国青年喜欢的语言,像丘吉尔所说,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不过当然,精神上的鼓励也是成功的一部分,但那不是全部,现实生活和自己心里所期望的那样不是一回事。精神鼓励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现实生活的避难处。你真正能成功的原因是你确实有那个能力,而不是别人在你耳边给你煽风点火了两下。

不过很遗憾,这本书对愤怒青年的作用无非就是如此。当他们被驳得体无完肤时,这本书能带来一点精神上的安慰;当他们看到自己所谓“爱国”行为的真正价值之后,会用这本书来骗一骗自己;当他们的昨天的爱国行为在第二天就被他们深爱着的“国”宣布为非法之后,他们也会回到这本书中,幻想着自己在搓那盘很大的麻将,虽然点一炮就上亿(而且有人都帮他们点了N炮了),但心里还幻想着,只要我耍几下脾气,不遵守游戏规则,掀翻桌子,点了炮不付钱,那我我迟早会赚回来的 —— 但现实是,他们连麻将桌都还没上。

如果俺的这篇囧文不幸引来了爱国份子,我想说的是,在西方,别人对我的评价是标准的社会主义者,俺和你们名义上可是一伙的哦。

——–

PS.我没认真复读过我自己的这个“东西”,太长了,也没时间,过两天也许会回来继续改。

顺便骂自己,真TM无聊。